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如何开好局、破好题、走好路?

更新日期:2016-12-12
摘要:图为2016年环境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大会高峰对话现场。 ◆本报记者徐丽莉 李宾,男,31岁,(与照片)相似度78%。 杨竞佳,女,33岁,(与照片)相似度85%。 在2016全国环境信息技术...

 如何开好局、破好题、走好路?

图为2016年环境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大会高峰对话现场。   

◆本报记者 徐丽莉

  “李宾,男,31岁,(与照片)相似度78%。”

  “杨竞佳,女,33岁,(与照片)相似度85%。”

  ……

  在2016全国环境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年会现场,参会者正聚集在会场门口讨论用于签到的人脸识别系统。与后台图片数据库匹配成功后,参会者照片就会出现在会场的LED大屏上。

  而这场科技感十足的大会并不满足于此。蓝信移动办公平台让参会者摆脱了了纸质资料的束缚,拿着手机就可以实时获知会议的一切动态,还可以沟通交流;映客直播更是让场外2000余人实时参与到了这次大会中。

  “这么多流行的信息技术,不愧是环境信息化的大会!”参会者纷纷表示。人脸识别、移动办公、视频直播……这些高科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场大会,而是环保部门拥抱互联网的胸怀和勇气。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环境信息化建设正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蓄势待发。大会主办方——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表示,大会将以“慧”集数据、“智”领环保为主题,共同探讨“十三五”环境信息化建设如何开好局、破好题、走好路。

  把握环境信息化新机遇

  ■ 环境信息化地位确立

  □ 大数据建设拉开序幕

  开好局重在审时度势。今年以来,环境信息化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提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五化”的提出正式确立了环境信息化的地位。

  伴随着信息化地位的确立,一份方案也横空出世。今年年初,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于3月正式印发,开启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序幕。

  “大数据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信息化事业当前既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变革突破的关键期。”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在大会上表示。环境信息化建设正在成为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有力抓手。

  为配合国家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国家环境监测事权的上收,前不久,环境保护部发布《“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全面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同时,环境保护部专门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为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和质控水平提供保障。

  国家层面上,今年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印发,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

  得天独厚的内外环境,赋予了大会更深的意义。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表示说,大会将发挥“智库”的作用,期望各方可以共同交流、探讨、碰撞,推动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落地,破解环境信息化发展的“中阻梗”,推进信息化与环境管理的深入融合,让环境信息化建设在“十三五”开好局。

  共享地方信息化新成果

  ■ 数据应用初见成效

  □ 五年规划呼之欲出

  程春明口中的“智库”并非随便说说,记者从大会了解到,大会出版了《2016全国环境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大会论文案例集》,整合了45篇论文和48篇案例,并评比出8个地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集中代表了近年来地方环境信息化工作的突出成果,也预示着未来环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背景下,从环境保护部到地方,数据整合能力明显增强。据介绍,2015年,环境保护部集成了15个系统,6亿条数据,3300多张表,实现了11类数据的动态更新。

  地方数据整合工作的步调更快。内蒙古环保厅“内整外联”,建立了一个覆盖内蒙古各级环保部门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形成了一个数据平台、一条网络通道、数据统一储存、多个入口、一个出口的数据管理平台。目前共有业务系统35个,已完成25个系统的对接和数据集成工作。无锡物联网环境监控示范工程整合了大气、水、固废单位、放射源、重点污染源、摄像头等10余类环境业务数据,每日产生结构化原始数据3万多条,非结构化数据近350GB,每年产生核心数据15T,目前已汇聚了数据达45T。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

电话:+86(510)88521000

传真:(0510)88521000转8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路66号


[向上] 
服务热线
+86(510)88521000

传真:+86(510)8852 1000 转803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