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演习人员在模拟事故地点进行应急处置。
◆本报记者晏利扬 通讯员王雯
“你好,我是浙江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应急人员,现在我们对你市进行钱塘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模拟应急演练,模拟今晨5时30分一辆装载二氯甲烷的槽罐车在××化工有限公司门口发生交通事故,现场已经有少量的二氯甲烷发生泄漏。请立即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基本应对流程开展行动。”
近日,针对气象部门预测今冬整体气温偏低、雨雪冰冻天气较多的情况,浙江省环保厅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开展了钱塘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防范和应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当地环保部门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集物资进行应急处置并开展应急监测,及时控制住污染,妥善、高效地处置了此次突发事件。
应急演练检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能力
11月29日清晨7时,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衢州市、建德市(杭州下属县级市)四地环保部门突然接到来自省里的指令,要求立即启动钱塘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联动机制。
当日7时38分,建德市环保局第一批人员率先到达现场;8时30分左右,建德市监测人员、专家和倒罐车辆、活性炭和木屑等调运物资陆续到达;9时46分,衢州市环保局第一批人员到达;10时7分至25分,金华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专家、应急队伍和调运物资200公斤活性炭陆续到达;10时12分,杭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监测队伍、应急队伍和物资陆续到达;10点39分,衢州市专家、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到达现场,所有参演人员均在预定时间内就位。
11时30分,演练进入现场处置协调会环节,环境应急人员和专家集中会商,对模拟设定场景进行讨论、分析、研判,为指挥机构决策提出科学依据。12时,演练现场总指挥下达指令,演练正式结束。演练结束后,指挥中心对演练现场情况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做了现场讲评。
“此次演练,我们采取‘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用陪同、直奔模拟现场、直接发出指令’的方式,严格提前保密,就是为了检验并强化杭金衢三市共同防范应对跨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浙江省环保厅党组成员、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总队长单锦炎指出,此次演练模拟过程完全按照真实场景考虑,要求各参演单位严格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要求开展。
“四地环保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应急处置队伍叫得应、拉得出,达到了预期效果。”单锦炎说,实战过程真实有效地检验了钱塘江流域应急联动机制,提高了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加强源头防控,把风险和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游是省会杭州市的饮用水水源。由于历史原因,钱塘江上游金华和衢州两市工业企业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频发,长期以来对下游水质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为确保饮用水安全,浙江省通过建立钱塘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以及3个省级社会化环境应急物资库和3个专业环境应急处置队伍,使得这一流域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为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应对工作,近年来,浙江省环保部门构筑全过程应急管理制度,成功处置了多起突发环境事件。
先后印发隐患排查、预案备案、风险评估等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构筑了涵盖应急管理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建成基于全省地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智能化完成信息更新、隐患排查、预案备案等日常管理任务和信息接报、等级初判、资源调度、处置方案、评估总结等应急处置流程;建设社会化应急能力网络,投资200余万元,依托大型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建成5个省级社会化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专业处置队伍,实现应急力量的分区域储备;创新开展了“桌面推演”“检验性演练”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演习模式,有力地锻炼了应急队伍,提升环境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