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散煤治理难在综合施治

更新日期:2016-12-22
摘要:据环保部门调查,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居民户均用煤量为1~4吨/年,按此估算,全国农村原煤散烧量每年近两亿吨。这些散煤每燃烧1吨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等量电煤的15倍...

 散煤治理难在综合施治

据环保部门调查,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居民户均用煤量为1~4吨/年,按此估算,全国农村原煤散烧量每年近两亿吨。这些散煤每燃烧1吨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等量电煤的15倍以上。原煤散烧成为秋冬季污染的重要来源。抓住散煤燃烧污染控制,就是抓住了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牛鼻子”。

  ◆本报记者邢飞龙

  今年入冬以来,雾霾来了又散,散了又来。今冬明春的空气环境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引发雾霾的“元凶”有谁?治理雾霾该抓哪些重点?面对为数众多的工业企业和采暖季的到来,公众的目光逐渐聚焦到大大小小锅炉的一种“口粮”和农村居民取暖的主要能源上:散煤。

  面对2015年入冬至今年年初的重污染天气,专家就明确指出,燃煤散烧排放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城市在某些时段甚至超过机动车、工业等排放源成为首要污染源。

  时隔近一年,燃煤散烧依然没能从雾霾“元凶”的名单上彻底消失。散煤燃烧,成了治理雾霾不折不扣的“硬骨头”。

  秋冬季重污染,燃煤散烧贡献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炭集中利用率不足50%,大量燃煤分散在中小锅炉及农村取暖锅炉,这些燃煤锅炉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污染控制措施。据环保部门调查显示,北方地区农村居民户均用煤量为1~4吨/年,按这个水平估算,全国农村原煤散烧量近两亿吨。这些散煤每燃烧1吨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等量电煤的15倍以上。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曾指出,燃煤散烧对重污染天气贡献巨大。而作为大气污染重灾区的京津冀地区,每年的散烧燃煤量占煤炭使用总量的10%,但对污染物排放量的贡献却达到了50%。“抓住燃煤散烧污染控制就是抓住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牛鼻子’。”赵英民在此前召开的京津冀区域燃煤散烧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交流会上表示。

  “我国农村采暖用煤两亿多吨,如果考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采暖用煤,煤炭消费量惊人。这些煤炭没有任何环保措施,数量大、质量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

  事实上,2015年北京燃煤的年消耗量在1200万吨左右,其中常年运行的发电和工业生产消耗440万吨燃煤。也就是说,北京每年消耗的燃煤有2/3是用于冬季取暖。而这近800万吨的燃煤中,有近一半是被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平房居民散烧煤消耗的。

  虽然北京市城六区已经全面淘汰了燃煤锅炉,但在占北京市行政区域面积92%的远郊区县,冬季取暖依然以散烧煤为主。这些散烧煤在采暖季所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北京仍有30座大型燃煤电厂同时运转。更令人忧心的是,这近400万吨散煤中,还有22%属于劣质烟煤,其污染物排放量更高,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抽查显示北京及周边地区煤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比例达20%以上。

  环境保护部组织的专家组曾提出,燃煤是华北区域污染的第一大来源。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也明确表示,每次秋冬季重污染,燃煤都是整个区域最大的贡献者。

  治理散煤,各地认识统一频频出招

  为了治理日益突出的散煤污染问题,各地一直都在努力想办法,用手段。

  压减替代并举。北京市目前已完成了东城区、西城区30余万户居民采暖清洁化和城六区5万余蒸吨锅炉“煤改气”工程,基本实现了核心区无煤化和城六区无燃煤锅炉。

  天津市要求到2017年年底散煤清洁化替代率要达到90%。截至目前,天津市已完成对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餐饮企业炊事用煤的液化石油气替代。

  河北省廊坊市按照《河北省燃煤锅炉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以“煤改气”、“煤改电”等方式,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097台、5653蒸吨,实现削减燃煤200多万吨。此外,廊坊市还对主城区29个供热站,66台20蒸吨及以上几种供热锅炉,采用第三方治理的方式,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实现超低排放。

  城市农村并重。按照北京市的总体部署,北京将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大兴、顺义、昌平8区六环路外延1公里内所有村庄,纳入下一阶段减煤换煤工程重点,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合拍同步。根据北京市农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农村地区“减煤换煤”任务已经完成90%,共压减散煤近400万吨,涉及133万户农村家庭。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

电话:+86(510)88521000

传真:(0510)88521000转8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路66号


[向上] 
服务热线
+86(510)88521000

传真:+86(510)8852 1000 转803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