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说,水质好不好事关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务必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还群众绿水青山。
2016年,各省(区、市)深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要求,取得阶段性进展,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
水环境质量的成绩离不开治水理念的转变,离不开良好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各地创新的实践。
治水思路: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齐头并进
2016年3月成立水环境管理司是贯彻落实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举措之一,其负责全国水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既要解决水灾害等老问题,也要系统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2016年,在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在污染治理方面,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初步取得积极进展。
督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落实2016年底前完成工业集聚区建设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装置任务。目前,3个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共597家,已有570家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成率96%;有559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完成率94%。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国各地设置饮用水水源防护设施3800多公里,拆除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3400多处,全国22%建制村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近60%。
为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黑臭水体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完成全国城市黑臭水体阶段性排查工作,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
在循环利用方面,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将城市节水和水资源节约保护单独设项,重点考核城市节水工作开展情况和加强节水管理,并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为贯彻落实“水十条”,环境保护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实施清洁化改造,推进造纸、印染等11个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方案》预计到2020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铬污染分别达6亿吨、250万吨、15万吨、约3万吨。
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努力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
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2016年首次发布“十三五”期间水质需改善和需保持控制单元。指导地方开展东江、滦河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编制工作。
首批进入“2016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项目储备库”的4800多个项目中,大多为水质较好或有治理基础的“好水”,如水质较好的湖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为推动落实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环境保护部制定了《2016-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开展了沿江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指导流域内11省(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前,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和四川已完成红线划定工作。2017年,将试点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机制:打好水环境管理组合拳
纵观2016年的治水改革实践,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机制体制逐步理顺。
——有这样一种机制,促使各部门齐抓共管,它就是联防联控机制。
水污染防治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印发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及2016年工作要点。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
——有这样一种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水环境风险预警防范,它就是水环境质量预警制度。
红灯亮在越轨前,招呼打在板子前。2016年5月,环境保护部印发《水环境质量分析及预警工作方案》。按季度对全国重点考核断面(1940个断面)水质状况进行分析,梳理可能无法按期完成当年目标的断面和水质恶化的断面。并对重点断面进行预警,告知有关地方政府。
——有这样一种机制,将水污染防治压力层层传导,它就是水污染防治综合督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