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号,在北方地区正是小年,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环保局监察执法派驻二中队队长张敏的家人却再也等不到他回家。连续的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后,张敏突发心脏病,倒在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上。
张敏因公殉职的消息,在某门户网站发表后,迅速得到网友关注,参与评论的数量冲入当日前三。
然而,看到某些网友的评论,小编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对于一个刚刚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他们却用了这样偏激的语言横加揣测,这已经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吐槽,当真要怀疑这些“键盘侠”的字典里是否还知道有人性这两个字?
小编虽不认识张敏本人,但类似他的故事,在环保系统还有很多。
以广东省某县为例,两个环境监察人员共同负责100多家企业,按照国控省控企业两个月巡查一次、市控三个月一次的频次,一年忙到头也是排查不完的。基层监察执法人员除了日常的巡查,还要负责排污许可证管理,大气、水、土壤等专项行动等各种工作。千根线,一根针,基层环保局的科室设置、编制不全,往往一个处室面对上面几项工作内容。再加上国家、省、市级层面的各种检查和专项行动,一年几十次,是最基本的。
而在内蒙古某市,全市共有100名(其中市级14名)现场执法检查人员,监管1900余家大中小型企业,按照网格化监管每人约监管20余家企业。在日常监管中,除按照随机抽查检查外,还要按照上级环保部门、当地政府等要求开展环境安全隐患、环境问题排查、节假日和夜间等各类专项检查行动,每个监察人员均在超负荷工作。
常年在一线采访,接触到的基层环保人向小编表达最多的,是环保工作越来越难。难在哪里?领导重视了,群众关注了,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尤其当重污染天气来袭,除了国家和省级层面的督查,每个市也会成立相应的督查组,除了对污染企业的停限产等情况进行现场督查,也要按要求必须进行夜查,不回家、常错过吃饭是工作常态。
面对雾霾,面对黑臭河流,面对工业企业排污,群众会调侃、无奈,甚至谩骂。面对上级环保部门的督察,检查,抽查,领导可能会迁怒、问责。工作强度大、保障跟不上、随时被问责、社会不理解,这样的境况,让环保人在身体的劳累之外,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怎么办?除了更加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基层环保人好像别无他选。因为他们背负着领导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于是,白加黑、五加二成了工作常态。尤其是在这个冬天雾霾严重的地区,基层环保督查人员长期连轴转地工作,身体极为疲惫,有人在办公室被120急救送走,还有的像张敏这样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编实感痛心。
包括张敏在内的一大批基层环保人,能够做到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的在自己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坚守,除了伟大的精神,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对工作的执念。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高速的发展时代,是巨大的能源消耗的时代,是粗放发展模式不断复制的时代,是多年累积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时代。执法人数少、监管企业多是基层环保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环保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很多突出的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单凭环保部门的努力,单凭一个单位或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扭转目前的形势。环保的担子需要全社会来挑。
环境治理好了,是全社会受益。环境质量的提高,也并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职责。每个企业少排放一些污染、每个公民多践行一些绿色生活理念,都是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和对环保人的关心。地方政府除了向环保部门提出工作要求外,也应看到其肩负的巨大压力。支持环保部门,那就应该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关心环保人员,那首先就应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而环保工作人员在尽心履职同时,也要多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回想起小编初入职场,正是报社宣传环保卫士田洪光的时候。一段田洪光母亲的采访,让我记忆犹新:“给我什么都不抵我儿子,我只想,等我走的时候,环保局能派3辆车,送送我,就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