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从今年起,将立足苏北苏中地区生态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禀赋,打造“三纵三横三湖”生态保护网络,计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保护格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逐步提升。
据了解,建设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是江苏“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中的统一部署,将为苏北苏中地区坚决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以及突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提供坚实动力。
打造清水廊道
提升区域生态竞争优势
作为我国重要沿海省份之一的江苏,一直把海岸带作为生态平衡的敏感区域,在资源开发中始终讲究生态效益原则。
为此,江苏省政府印发的《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在苏中苏北地区形成一条海岸保护廊道,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协同,系统治理和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设海州湾、如东小洋口国家海洋公园等海洋保护区,严格实施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禁止在受保护岸线区域进行生产活动,清理临近岸线的养殖项目,恢复部分人工岸线的自然生态功能,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规范的入海排污口。
到2020年,江苏海洋生态红线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26%,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比例达到11%。
此外,江苏还将打造两条清水输送廊道,即江淮生态大走廊和通榆河清水廊道。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
据了解,江淮生态大走廊将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立足沿生态走廊地区的自然禀赋、文化底蕴等优势,在生态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约束下适度规划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跨流域区域协调与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空间利用集聚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互联互通的生态大走廊。
“方案”明确,对于两条清水输送廊道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印染、制革、电镀等重污染企业以及未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求全面关闭,并关闭或搬迁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港口、码头、排污口。
同时,禁止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船舶进入京杭大运河、通榆河及主要供水河道。
设立“保护特区”
构建江淮平原特色风光带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判断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标杆,作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这也为今后的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方案”明确,将盐城珍禽、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涉及的部分乡镇整体从原有行政区剥离,设立独立的“生态保护特区”,对其财政实行单独核算与考核。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按同样办法设立相应的“生态保护特区”。
此外,江苏还选取了苏北“三湖”上游、清水廊道两侧和部分自然禀赋较好的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进行整体保护,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实行生态优先的差异化考核,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于其他地区。
“方案”提出,要在苏中苏北地区建设3条生态安全输水河道,主要以疏通水系、清淤拓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新通扬运河—泰东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黄河故道、大沙河、徐洪河)、新沂河(沭新河—善后河—蔷薇河)等沿线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江苏将采取区域联合调度、引排结合、生态补水等措施,发挥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把三河沿线打造成防洪排涝、安全供水、尾水导流与生态涵养并重的生态安全廊道。
结合苏中苏北区域治理,江苏还将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开展清淤疏浚,提高渠北排涝能力。实施蔷薇河整治工程,逐步清淤疏浚,提高防洪排涝、送水能力。继续推进黄河故道综合治理与开发,实施相关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