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山西省长治县环保局执法人员联合郝家庄乡政府对隆昌洗煤厂西侧一非法小型储煤场进行取缔。图为现场要求业主拆除生产设施,恢复地形地貌。 王璟 赵喜泰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原二军
在1月召开的2017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明确提出,今年要加大“小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春节过后的2月3日,陈吉宁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第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时,强调用硬措施、硬办法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其中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加强网格化监管,坚决打击“小散乱污”企业;近日由环境保护部部领导带队开展的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小散乱污”企业治理情况也是督查重点之一。
“小散乱污”企业由于规模小、工艺差、环保设施不足、污染严重,向来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环境保护部关注的重点。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小散乱污”企业是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小散乱污”企业为何难治理?“小散乱污”企业污染问题如何才能得到根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
为何治?
“小散乱污”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谓“小散乱污”企业,大多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很难达标,有的甚至没有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手续。
近年来,一些地区在整治“小散乱污”企业过程中,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部门联动、实行网格化监管、严格责任追究等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地域特征明显,藏身之处多在城郊乡村
很多“小散乱污”企业位于城郊乡村,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河北针对“小散乱污”企业地域性特征较明显的特点,各市、县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整治。如石家庄市藁城区、晋州市取缔关闭化工、镀锌等企业413家,公安部门刑事立案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2名;遵化市对67家露天采矿采取分类施治,对56家砂石料加工企业彻底取缔;安平县关停丝网污染企业898家,对其中392家生产设备进行了拆除,18家违法企业移送公安部门处理;霸州市对钢铁压延及金属制品行业进行整治,共停产企业25家、酸洗线68条,依法移交移送公安部门案件8件,行政拘留12人。
开展专项行动、实施网格化监管,多地各有各招
去年6月下旬,“毒跑道”生产企业非法制造劣质原料问题被媒体曝光后,河北随即在全省开展了打击“土小”企业群环境污染专项检查行动,全面排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土小”企业非法生产污染环境问题。通过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联合执法等方式,按照“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产品)的标准,依法关停取缔到位,杜绝污染反弹。
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共出动1.8万余人次,共取缔关闭“土小”企业2221家。
山东各市县通过实施网格化监管,加大了对于“小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取缔力度。一些县市以乡镇、办事处为单元,组织对辖区内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企业逐一排查,列出取缔清单,并组织有关部门对纳入清单的企业采取断水断电、吊销执照、设备拆除等综合性措施,确保其彻底丧失生产能力。
整治“小散乱污”企业不力要问责
去年下半年,河南省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就将全面排查整治城郊和乡村“小散乱污”污染企业作为重点,打响“小散乱差”污染企业整治攻坚战。到10月底,全省共排查出1.2万余家“小散乱差”企业,整治完成1万余家,有效消除了“垃圾围城”、“堆料围城”、“冶炼围城”等环境问题。
在10月20日河南省召开的整治“小散乱差”企业推进会上,周口、汝州、永城、洛阳、新乡、安阳、南阳、义马等市县被点名通报。洛阳由于整治“小散乱差”污染企业工作不力,副市长李保兴还做了检讨发言。
难在哪?
环保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应付游击战
山东省夏津县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比较多,环保部门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小企业采用捉迷藏的方式偷偷生产。夏津县环保局一位副局长就感叹,有的小企业一查就停,一走就干,“要想彻底治理,真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