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在枣庄登上60多米高的平台比对检查自动监控设备。张茂利摄
石敬华很忙。
作为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污染源监控室主任,他忙数据分析,忙执法检查,还忙着到全国各地讲课——现在,他已经是打击污染源监测数据造假的专家。
石敬华长得粗壮敦实,身上都是故事。记者跟着他、磨着他,连续地走、不断地看、起劲地聊。
不到3年时间,山东省查处环保监测数据造假案件36起,移交公安机关19起,拘留20多人。他和他的10位同事参与了所有的查处。部门同事多是年轻小伙子,执法打假行动中爬墙上房攀烟囱,个个好身手。
猫捉耗子一大堆,战果闪闪亮,心头却沉甸甸。
一些企业和地方,在监测数据上做手脚,偷排披上了偷数据的“隐身衣”。去年6月环保部通报7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山东占了4起。
就在那次通报会上,环保部不但没有对山东提出批评,反而特别介绍了山东经验,如何提升监控水平,如何“以牙还牙”,如何技术反制……末了,这位负责人解释说:不是山东做得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的手段多,容易发现问题。
山东的手段当然多。石敬华打开电脑,课件丰富充实,讲起来头头是道,信心百倍地要与数据造假斗到底。
这样的自曝“家丑”、自断“退路”,在更大背景上,得益于山东省委、省政府实事求是的态度。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说:“主要领导跟我讲,不要管别的地方怎么样,山东要坚持实事求是。有这样的胸怀,山东的环保工作就干得开、干得好。”
“自曝‘家丑’,自我揭短,不怕数据难看吗?”记者问张波。
“实事求是天地宽。再难受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张波挥挥手,“现在可能数据难看一点,心里难受一点,但这是推动我们工作的动力。坚持下去,我们自己跟自己比,就会逐年改善,持续进步,就能跟老百姓交得了差。哪怕眼下倒数第一,也要沉得住气。”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张波这样认识数据监测的意义:“数据监测是环保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就会影响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误导公众,影响政府公信力。”
“所以,”他一字一顿地说,“对环保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不打招呼,独立调查
每一次打假都是一场战斗
“我今天出差,晚上不回家了。”
给妻子这样打电话,石敬华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电话那头,妻子本能地要问去哪里,顿了顿,最终没问,挂了电话。
有时候问,丈夫也是支支吾吾。他干的是环保执法检查,每次行动严格保密,只有行动小组的两三个人知道。对此,妻子早就习惯了。
接到举报,分析数据、研究方案,对石敬华来说,意味着又一次执法打假行动即将打响。
行李包平时就放在办公室,抓起来背上就出发。走廊东头是器材室,整齐搁放着几十个黑箱子,上面写着“监控执法”。有烟气采样仪,有手持式烟气分析仪,一应俱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阵清点检查,“啪哒啪哒”关好锁扣,人已经出现在走廊里。
“手机!别忘了充电宝!”身手利索的石敬华,一边走,一边回头提醒同伴,手里是几十斤重的采样仪。
每一次独立调查行动,都是一场战斗。
何谓独立调查?这是山东省环保执法检查的“撒手锏”,即不打招呼不通知、不用当地陪同,一竿子插到底。
“以往调查,由省市县环保部门联合查处,会事先通知当地环保部门,呼呼隆隆十几人,行动慢,效率低,还容易走漏消息。当地做好了充分准备迎接检查,路线和内容也常常是当地安排好的,很难发现真正的问题。”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张庆伟说。
独立调查就不一样了,规定“四个自行”:自行安排调查路线,自行安排食宿,自行安排检查的时间和企业,自行安排汇总情况。“改变了以往看材料、听汇报、走过场的套路,每次下去,几乎都能抓到‘大老鼠’。”张庆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