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树岛鸟瞰。
美舍河湿地公园施工现场。
工人在指挥挖掘作业。黄一笑摄
2017年的春天,在很多海口人的眼里,是从美舍河的复活开始的。
最先复活的是沿线泥土,脱去混凝土,露出棕色的皮肤,自在呼吸。然后是岸边的苦楝树、红树,扎下根,在春风中展颜。再是水中的苦草、狐尾藻,倔强生长。水中的鱼引来了鸟,河水活了,流水生风,给城市带来灵气。
几年前,美舍河还是条臭水沟,去年年底起,海口将水体治理融入生态修复,以环境提升促进城市更新。最新检测数据显示,美舍河水体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点位、氨氮4项指标全面达标,市民们不再捂着鼻子跑过,而是带孩子来到水边,说:“看,有鱼。”
以省域多规合一为突破口,从岸上根治水污染
美舍河全长16公里,纵贯海口南北,流经美兰、琼山、龙华三个区,水域面积约68万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污染逐步侵袭了河道。在美舍河凤翔段,70岁的海口市民郑志壮说,“2000年后,这里经常会出现大片死鱼,沿岸居民都不敢开窗。”
“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大的本钱。”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2015年任省长时调研指出,要集中时间、力量开展水污染治理,努力解决好城镇内河(湖)水污染问题。
水中的污染根子在岸上,久治难愈的臭水沟,从何下手?最大的难点,在美舍河上游的安德园小区门口。两个污水直排点日排近2万吨,正常情况下,只要2.3公里管道就可以将这些污水接入相应处理管道,但污水处理需要有泵站引入排污管道,而泵站不在规划中,建在哪里都成问题,解决起来特别费劲。
2015年,根治的契机出现了。海南推进“多规合一”,治了规划打架的老毛病。海口市随之在2016年底出台方案,先处理了规划绿地和停车场打架的问题,又在小区门口不到100平方米的作业面上找到了建泵站的空间。精细施工不到两个月,两个排污口就治住了。海口市还对美舍河沿岸错接偷排的管道一个个改正,优化污水厂布局,并清理养猪场和养鸭场,减少面源污染。
此外,海口还将所有涉及水务治理的部门集纳到治水办,实现了各自为政到“一龙治水”的转变。机制转变,让美舍河治理更加顺畅。
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水质、生态修复见成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认为,生态治水要从源头渗蓄、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模块的整合应用等方面综合施策。
在美舍河国兴段,施工单位桑德公司项目经理刘勤港告诉记者,根据水务专家施工方要求,拆除混凝土岸线、沿线市政管道施工、栈道铺设、红树林种植要同时进行。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晨解释道:“只有土归土,树归树,生态一体修复,才能让水体恢复自净功能。”美舍河治理与其参加的其他项目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生态修复。”
日前,在凤翔示范段,记者看到,湿地梯田基田已完成,美舍河污水得以一级一级净化。园林工人正在补种原生态水草和当地树种,城市里少见的小白鹭、棕背伯劳、白头鹎等也开始出现。
水绿同治,增加城市绿道
为防止河流治了污、污了治,海南将全面推行河长制,海口将对治好的河流和湿地推动地方立法保护。治好的绿水青山还将与城市更新结合起来,水绿相长。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说:“城市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但是,尽管海口依江拥海,水脉贯通,人均公园面积只有9.3平方米。对此,设计专家介绍,海口下一步要把绿道配上去,结合棚户区改造把城市公园配上去,结合交通疏堵把道路景观提上去。
“家门口有公园,公园里有湿地,滩涂上有菜地,我们的幸福感要爆棚了。”家住美舍河边的市民李范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