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日前完成了对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7省(市)进驻,有力推动了各地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督察,各级党政领导对“党政同责”理解更加深入,相关部门对“一岗双责”认识更加到位,行业企业对环保责任履行更加自觉,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获得感不断提升。督察期间,中国环境报7路记者组成专题报道组,全程跟踪采访。中国环境报今起刊发“我在督察一线”系列报道,集中关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和人民群众对督察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环境报中央环保督察报道组
作为“一把手”,地市级的书记、市长平时非常忙碌,对他们进行采访,很多时候需要“见缝插针”,有时甚至需要“围追堵截”。
然而,对于中央环保督察这个话题,他们愿意谈,主动谈,有时甚至为此推掉下一个议程。
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期间,7省(市)10位党政“一把手”接受中国环境报中央环保督察报道组独家专访,谈当地党政环保履责情况,谈对“党政同责”的认识,谈对中央环保督察的理解。
谈及环保履责,他们坦言有差距
在地市层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突出环境问题,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的10位市委书记、市长所在的贵州贵阳,安徽芜湖、铜陵,山西吕梁,湖南张家界、邵阳,辽宁沈阳、抚顺,福建宁德也不例外。
作为一方主政者,被问及辖区突出环境问题时,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的10位地市级党政“一把手”回答起来条理都很清晰,而且也很坦率。
综合来看,9市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涉及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等,不一而足。
这些问题存在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涉及主体多,需要投入大,解决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自然也成为中央环保督察的关注重点。
在市委书记潘朝晖看来,安徽芜湖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在于水:一是“喝水”,水源地保护的问题;二是“污水”,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重。
“绕不过去、躲不过去、拖不过去。”潘朝晖说,问题不暴露,是解决不掉的,要把问题亮在百姓面前,亮在督察组面前。
在市委书记李正印看来,山西吕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在于大气,两年内因大气污染问题被环境保护部约谈两次。
李正印说,吕梁产业结构重,污染排放大;城镇化水平低,城中村、城边村散煤采暖面积大;“小散乱污”企业环保意识不强,逃避监管。
……
抽丝剥茧,追踪觅源。导致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对此,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的“一把手”都谈到了主观原因,主要是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环保责任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到位、履行不到位。
在福建宁德市市长郭锡文看来,除了客观原因,有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认识还有些模糊,部门之间对环保工作任务不太明确,职责边界不够清晰,职责履行没有全面到位。
在湖南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看来,一些干部发展理念落后,有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真正地履行好本单位的职责,不同程度上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现象。
在湖南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看来,环境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主观原因,是党委、政府的责任。部分历史问题,也是由于职能部门长期不重视、不及时作为造成的。
他们对于问题产生原因的这一分析,在此次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得到了验证。
数据显示,仅在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期间,7省(市)就约谈6079人,问责4018人,其中党政领导干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的确,对于一些突出环境问题,过去有些地方不舍得投入,有些领导下不了决心,能放就放,能缓就缓,能拖就拖。结果,小问题成了大问题。
对此,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深有体会,他说,过去,对于环境问题,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抱着拖一拖、放一放的思想,可能就先放到那里了。
他告诉记者,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后,通过“督党委”“督政府”,环保压力层层传导。现在,大家形成了共识,环境问题早晚必须解决,久拖不决后遗症更大,与其等人拿板子敲着你做,不如自己主动早点做。
舆论注意到,在中央环保督察推动下,很多问题短时间内得到了解决,也说明虽有客观困难,但只要真正重视,问题并不是解决不了。
谈及党政同责,他们直言须强化
“党政同责”是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其落实情况也是中央环保督察重点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