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日18时,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4776件信访件,已办结4776件,完成率100%,已立案处罚1732家,责令整改5292起,累计罚款5190.9万元,立案侦查43起,行政拘留16人,刑事拘留7人,约谈979人,追责431人。
借力督察,福建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不查实不放过,不解决不放过,确保督察见实效,诉求有回声。
“既是挑战,更是契机;既有压力,更带来动力。”对福建省来说,一个月的中央环保督察是最严的生态体检,也是刺破各地环境治理病灶的利器。不难发现,“借力督察”这四个字已成为福建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词,以钉钉子的精神落实整改已成为福建态度。6月7日,福建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就督察整改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明确,要让整改经得起考验,做到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结果;不仅要快见效,还要见长效,放大督察实效,助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见事见人,责任更实了
5月26日,福州市比原计划提前一周完成了对西湖及周边水系662家涉水污染源的摸底排查,西湖及周边水系污染源综合整治指挥部分两批向福州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城管委、鼓楼区政府下发污染源整治问题清单,共涉及90家企事业单位及住宅小区。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以来,福建省直面问题,迅速整改的一个缩影。
事小,马上作为;事难,全力作为,这是各地对整改工作的态度。借力督察,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基层干部环境保护责任被“唤醒”。事实上,一场以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的自查工作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前就已在八闽大地全面展开。
去年底,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开展自查“体检”。梳理汇总出594个生态环保问题清单,建立清单制,分批分次通报至各地各部门要求整改落实。据省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对各地各部门自查整改情况开展专项督察。
地处闽江上游的南平市,畜禽养殖污染严重。今年2月初,当地以督察为契机,近200名环保人员奔赴治污一线,打响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拆除生猪养殖场1.13万家,拆除面积730.12万平方米,延平区境内20条水质污染的小流域中已有16条消除劣Ⅴ类水质。十几年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到两个月就取得显著成效,这在全省引起震动。宁德市结合打击“地条钢”工作,拆除中频炉130台。漳州龙海基本拆除无证废旧机动车拆解企业。莆田市郊尾镇183家废塑厂全部整治到位,摘掉“垃圾镇”帽子。
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早整改,福建省提前自查赢得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肯定。
督察组进驻后,党政领导一线落实,领导干部分片挂点。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这样的做法一直贯穿至今。查清一件、整改一件、反馈一件、销号一件,对重点、重复、疑难信访件实行跟踪回查制度,采取现场抽查复核、走访群众等方式,确保各项查处措施落地见效。对于部分整改难度大的问题,各地安排专人驻点督办,倒排时间节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改。环保、国土、住建等省直部门下沉九市一区指导督促,采取复查、复核、回访等方式,抽查信访件1000余件,推动整改落实。以执纪问责倒逼干部真抓实干,以整改实效考核干部工作政绩。
第一批17件、第二批69件……截至6月1日,福建省已办结31批4776件信访件。“见事见人,到岗到责,责任更实了。”不少干部坦言。让整改工作经得起考验,已成为福建省自上而下的共识。
动真碰硬,创新动力更强了
污水垃圾、小流域治理、黑臭水体、固废处置、矿山生态修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畜禽养殖等问题,这些百姓关切的热点问题既是督察组聚焦的重点问题,也是各地环境治理的顽疾。
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哪?借力督察,动真碰硬,福建省迎来了破题契机,催生了各地的创新动力。
针对督察组关注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制定6项具体有针对性的长效管理措施。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制定《厦门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
福建省规模以上石材企业约有68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40亿元,工业产值、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信访件中,针对小石材、小机砖等加工厂的投诉占比不小。中央督察组进驻福建省以来,全省各地加强石板材及相关行业整治工作,对敖江流域连江县、罗源县、古田县的石材加工集中区实施关停。平潭综合实验区针对三十六脚湖水源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出台多个文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加大整治力度,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