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环保部:各地必须把当地土壤问题突出区域纳入详查重点范围

更新日期:2017-06-22
摘要:土十条实施一年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进展如何? 6月21日,环保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在回答澎湃新闻提问时称,按土十条要求,环保部已会同财政部、...

“土十条”实施一年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进展如何?

  6月21日,环保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在回答澎湃新闻提问时称,按“土十条”要求,环保部已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计委联合编制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并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各地实施,详查有关技术文件编制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正有序推进,各省(区、市)正在抓紧编制本地区实施方案。

  2005年至2013年,环保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污染的宏观总体情况。

  据邱启文介绍,本次详查将在已有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围绕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制革等土壤污染重点行业,在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中央财政已下达约146亿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土十条”的一项重点任务。

  邱启文表示,按“土十条”的要求,到2020年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后,环保部将按程序,向社会公开所有的结果。

  “至于要公开到什么程度,我想要根据调查的结果,根据世界各国的通行的做法。总的来说要尽可能信息公开,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他说。

  邱启文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财政方面,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下达财政预算约146亿,支持地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的科技支撑工作方案,今年准备优先启动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专项。

  已在河北雄安新区等地开展技术规定的试点工作

  全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

  按“土十条”要求,环保部牵头在已有调查基础上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获取权威、统一、高精度的土壤环境调查数据,建立国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据邱启文介绍,经过各部门共同努力,这项工作的进展总体比较顺利。

  “我们编制完成了详查工作总体方案,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已印发各地组织实施,目前31个省(区、市)已经完成本地区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已正式发布1项、编制完成待发布4项、正在修改完善8项,组织编制8项详查技术规范;完成了详查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信息终端的开发和调试工作;已初步确定37家质控实验室和200多家检测实验室,近期将向社会公布;从今年年初开始,环保部会同国土、农业部门培训业务骨干近千人,各省也陆续组织开展本省的业务培训。”邱启文说。

  据悉,环保部先后在河北雄安新区、广东、河北、湖南、重庆、广西等地开展了技术规定的试点工作,这为全面推进详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避免重复、提高效率、提高精准度

  2005年至2013年,环保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这次详查跟上次的调查有什么不同?

  邱启文介绍说,本次详查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环保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卫计委五个部门联合组织,并且环保、国土、农业三家精诚配合,充分利用三个部门现有调查结果,避免工作重复、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

  本次详查增加了调查对象,“第一次调查主要是一次普查,涉及630万平方公里,是普遍的网格性的布点。此次既对农用地、还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邱启文向澎湃新闻表示,“这次详查在确定详查范围的时候,就有一条原则,各地市县人民政府必须把当地突出的土壤问题区域纳入本次详查的重点范围,确保摸清情况,并且根据详查的结果,分别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来确保农用地的环境安全。”

  在调查方法上,本次详查也作了改进,根据污染来源及扩散途径,划分调查单元,在调查单元内进行布点,提高点位代表性。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

电话:+86(510)88521000

传真:(0510)88521000转8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路66号


[向上] 
服务热线
+86(510)88521000

传真:+86(510)8852 1000 转803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