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翔封路靠近星华公路的地方,一家砂锅麻辣烫店日前拿到了临时备案卡。店主孙凤超说,为了能够符合临时备案的要求,他把店铺从后厨到用餐区进行了一番改造,包括安装了油水分离器、购买餐具消毒设备、安装“明厨亮灶”摄像头等,花了约3000多元。
当被问起是否值得时,孙凤超理直气壮地说:“太值了。现在开店底气也足了,不像无证的时候总是担心万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和环境问题怎么办。现在按规章制度办事,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做生意了。”让他感到兴奋的是,自从备案通过后,生意也红火了,日营业额从1700元~1800元涨到了2400元~2500元。
如今,在这附近不少小型餐饮已经获得了备案通过。
小型餐饮生存困境怎么消除?
让百姓需求能落地、监管有弹性、城市有温度
上海市食药监局日前对外宣布,像“砂锅式麻辣烫”这样获得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3户,遍及上海16个区的21个试点街镇。
通过一个多月试点,上海正式发布《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7月1日起全面施行小餐饮备案制度,让百姓需求能落地、监管有弹性、城市有温度。
据介绍,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日常饮食消费的需求,但由于房屋属性、食品安全等原因,一些小型餐饮无法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因此未纳入政府监管范围,但小型餐饮确有市场,满足了市民需求。如何消除它们的生存困境,上海市做了有益尝试,《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应运而生。
《条例》明确,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及规模相对较小、设施简单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如果食品摊贩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就不在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范围内。
小型餐饮临时备案的条件有哪些?
属于违法建筑、存在油烟扰民的,不能备案
上海市食药监局人士介绍,事实上,小型餐饮临时备案有三大前提:“确有群众需求”“经营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卫生等要求”“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对于属于违法建筑、存在油烟扰民等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属于临时备案的范畴,将会依法予以查处。比如,备案单位的经营场所在居民小区内,时常会发生污染环境的情况,属于一个污染源,其业态就受到严格限制。如果要加工热食,只能用蒸、煮、微波等方式加热食品,不允许采用煎炸、烘焙等易产生污染的加工方式。
对于监管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孙凤超深有感触地说:“所有整改,都是监管部门手把手教会的。”比如,厨房内至少要有1个原料清洗水池,两个餐具、公用具清洗水池,配备的冰箱应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不得在厨房里设置厕所;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还要配备专用的收集容器或油水分离器……林林总总的规定,不下几十条,甚至连装纱窗、垃圾桶要有盖子这样的细节都不放过。
这么多细节会不会嫌烦?孙凤超笑着表示,只要能正规经营,就是值得的。在获得备案后的这一个多月,他的日均营业额增加了三成左右,这对他而言是莫大的欣慰。
小型餐饮都能通过临时备案吗?
有可能扰民的,需周围居民签字同意
如何辨识一家小型餐饮是否经过临时备案?上海市食药监局人士介绍,所有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要在醒目位置张贴统一的“便民饮食”专用标识,经营场所统一设置公示栏,公示《便民饮食临时备案公示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脸谱”、经营者承诺书、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信息。因此,入店后如果你能在公示栏内找到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便民饮食临时备案公示卡》,那代表着这是一家合法经营的小型餐饮。
他还指出,《办法》规定备案的有效期为1年,有效期届满可以申请延续,办理延续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两次。这意味着,备案状态最多只能持续3年。
为何是3年?这是市食药监局和市工商局合作,分析大数据后得出的结论。近年来,上海餐饮服务单位的经营状况平均有一个“2.5”的趋势,即经营两年半之后,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就是继续发展壮大。设立有限期的临时备案,监管部门希望借此倒逼备案者在有限时间内“升级”,最终获得食品经营许可,堂堂正正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