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7年修订)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复,明确要逐步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至2030年,徐州市区规划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人口450万,城镇化率达到90%,市区级城市中心10个。
近年来,徐州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不仅获得“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还成为水利部确定的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实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身后,徐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宜居之城。
脱胎换骨煤城变绿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依山带水,岗岭四合,山包城、城环山,五大山系从主城区延伸四郊。徐州市70%的山体因长期开山采石,遭受严重破坏。在有130年煤炭开采史的徐州,“黑”和“灰”曾是这座城市的主色彩,并成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之一。
徐州作为江苏省唯一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这座百年煤城必须回答一连串命题:资源逐渐枯竭,发展的着力点靠什么?生态环境恶化,幸福的宜居地在哪里?产业结构单一,振兴的新动能何处寻?地处苏鲁豫皖贫困带,如何扛起“中心城市”大旗?
“还城市以绿色,向生态要效益,用产业促振兴,带动区域大发展。”践行苏北发展新理念,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表示:“徐州一定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为此,徐州狠抓修复、狠抓治理、狠抓减排,坚决不要被污染的GDP。
在国家5A级景区云龙湖,逾7平方公里水域与云龙山交相呼应,演绎彭城山水的风景。徐州,正以青山绿水的全新景致和“楚韵汉风”的城市气质,成就生态园林宜居之城。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中,徐州共实施90个具体项目,主城区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河道排涝标准达20年一遇,区域供水覆盖率达92%,城镇废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8%,新建、改建河湖生态护岸比例达97%。通过不断努力,徐州完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
融入江淮生态走廊,构筑区域生态保护屏障
如今的徐州,已经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今年年初,住建部公示“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徐州名列其中。
由灰变绿,徐州的实践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是生产力,生态包袱也能变成生态资源,带动生产发展。
“把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龙头工程,实施两轴、两湖、10个生态特色片区和20个生态敏感点的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新型城镇、经济发展、综合交通和文化旅游五个走廊。”徐州市市长周铁根说,徐州要构筑区域生态保护屏障体系,将来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片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徐州把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推进转型的抓手,初步形成了软件研发外包、物联网外包、工业设计外包、动漫创意外包为重点的产业体系,2016年完成合同额4.49亿美元。除此之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发展迅速,使徐州的产业面孔更加多元。
未来,江苏将打造“1+3”的功能区,即以扬子江城市群作为工业经济主战场,同时打造沿海经济区、生态经济区和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明确要求,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徐州要发挥龙头作用。百年煤都华丽转身后,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