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延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全国生态示范区到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守与机遇,胆识与胸怀,生态与发展……在一次次思考与探索中,延庆走出一条生态建区、绿色惠民的发展新路。
坚持顶层设计,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资料显示,延庆的森林面积达11万公顷,绿化率高达70%,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近30%。各项生态指标在北京名列前茅。
这里的净水、净土、净气,为北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后花园”。
然而,历史上,延庆曾是北京五大风沙危害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延庆森林覆盖率不足30%。
30年间,究竟是什么改变了延庆的面貌?延庆的生态文明建设轨迹又是怎样的?
2000年,延庆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首批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区县,其生态文明发展思路逐渐清晰。
2005年,延庆确立并实施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并以此统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9年,延庆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当时的县委、县政府立即研究出台了《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0~2012年》及有机循环农业、新能源环保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4个行动方案,使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全面、科学、规范。
2013年,延庆出台了《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3~2015年)》和《延庆县全民践行生态文明行动方案(2013~2015年)》。
2014年4月,《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年)》正式发布实施,制订了28项具体建设指标,提出构建“生态空间控制线”保首都生态安全、规划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2014年10月,延庆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更高、动力更强。
生态保护优先,狠抓污染防治
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延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31.7万延庆人民形成一个共识:“绿色担当”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这,既是高压线,又是底线。
延庆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确定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通过科学测算环境容量、生态资产和生态承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复合生态功能。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延庆通过强化部门协作、各级政府联动,着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探索出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做法。
延庆区环保局调研员赵云霞介绍说,2009年,延庆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后,成立了高规格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乡镇同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衔接、分工负责的生态文明建设组织管理体系。
此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结合《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提升、生态人居营造、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创新等指标,对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价考核。
“延庆还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办法和环境损害赔偿办法。”延庆区环保局高工霍高智向记者介绍说。
如今,在延庆,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每天上午,家住延庆区张山营镇东门营村的王景海,都会把自己家已分类的垃圾送到村北的垃圾回收站。
在这个小村里,村民的生活垃圾如果装满一手推车且分类情况达标,就可领到一块肥皂或一双手套作为奖励。
奖励虽小,却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现在每天都有50余户村民将自己家的垃圾送到村里的垃圾站。
这一政策推行以来,已有近万人(次)参与垃圾回收活动,村里的垃圾分类处理率大大提高,垃圾满天飞的脏乱场景也一去不返。
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生态就业
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最大红利后,延庆开始思索如何在进位赶超中破题。正如延庆区委书记李志军所言,延庆不仅要“绿”更要“富”。
多年来,延庆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主推有机循环农业、新能源环保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绿色发展的成果。
“我们目前1/3的蔬菜销售是通过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客户不仅可以选择购买自己需要的蔬菜品种,还可以通过菜园的监控系统即时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与采收情况。”延庆区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忠向记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