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辽宁省盘锦市水草丰美。翱翔的黑嘴鸥、赤红的碱蓬草、金黄的稻田、翠绿的芦苇、滩涂上钻洞的招潮蟹,生机勃勃的河口湿地呈现出立体而灵动的美。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盘锦市境内,天然湿地面积8万公顷。除了远近闻名的河蟹、大米,跳跳鱼、河刀、蒲笋都是《舌尖上的中国》里出境的美味,一到秋天,就成了“吃货”的天堂。
在东北经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盘锦始终坚持践行“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着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以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来呵护湿地,也因生态环境而获益匪浅。
生态环境好了,农民的房子都涨价了
“经过近年来的生态环境整治,环境好了,最大的变化就是农民的房子都增值了,有特色的一户都要上百万。”当被问到经过5年生态环境整治给大洼带来怎样的变化,盘锦大洼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杨立贤脱口而出。
“大洼今非昔比,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脏兮兮、泥土路坑坑洼洼的大屯子。”杨立贤指着环保局窗外的东湖公园说:“这里原来就是一个挖宅基地之后自然形成的大坑,你看现在变成城市公园了,而且达到了城市一类公园标准,光是水系面积就有40万平方米。”
8月25日,大洼区成功通过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技术评估与考核,9月12日环境保护部公示期结束,这意味着大洼区在众多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列。
这份荣誉得益于盘锦市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盘锦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生态优势是盘锦最重要的优势,生态竞争力是盘锦最核心的竞争力。
2017年,盘锦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施加强生态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让绿色成为盘锦最厚重的底色,让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的金字招牌。”
稻田变苇田,养殖变滩涂
双台河口湿地位于辽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双台子河入海口,湿地盛产芦苇。记者站在拦海大坝上,一面是茂盛的苇田和金灿灿的稻田,另一面是赤红色的碱蓬草与芦苇交错分布。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为开发,芦苇湿地面积减小,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文条件发生了变化。
“曾经一段时期,人们把苇田变成了稻田,利用滩涂养殖,这是人为改变湿地用途,湿地生态系统被‘破碎化’了。”盘锦市生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在要退耕还湿,就是把稻田还原成苇田;退养还滩,就是让人工养殖退出滩涂。”
为了让湿地恢复生机,环保、水利、海洋与渔业、国土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建立生态建设联动机制。
2014年,盘锦市作为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首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单位,以此为契机,连续两年获得试点资金6500万元。这部分资金用于开展保护区及周边一公里辐射区基本农田和二轮土地承包耕地补偿、湿地生态补水、湿地生态修复、湿地周边环境整治、湿地保护等项目。截至今年9月,在辽河口生态经济区退耕1万亩,其中水田4291亩,旱田5709亩;完成退耕还苇2939亩,退盐还苇300亩。
为了全力推进退养还滩,出台了《盘锦市围海养殖滩涂收回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无证、非法、有证到期的不同情况,依法逐步收回现有围海养殖滩涂。通过人工整平、恢复植被、设置隔离围栏、埋设界碑界桩、加强巡护等措施,逐步恢复原有的湿地环境。现已收回滩涂2.3万亩。
退养还滩、退耕还湿有效地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提升了湿地生态质量。
红海滩里的抽油机将逐步退出
路过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大门,沿着拦海大坝走上几公里,就能看到大红的抽油机,与通红的碱蓬草遥相呼应,似乎共同生长在这片辽河入海口的滩涂之上。“从小就是看着红海滩里的磕头钻长大的,也没觉得有啥不对,从来就是红海滩的一部分,挺和谐的啊。”当地居民说。
抽油机甚至成了红海滩的一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特聘专家在央视《倾国倾城》节目中评价道:“这里,河海相融,水天洁净。百万亩芦苇荡中,鸟类与抽油机为伴,红海滩与丹顶鹤相映,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
然而,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抽油机与湿地生态系统并不能真正共生。盘锦市政府正在与辽河油田沟通,制定石油开采逐步退出自然保护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