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中央环保督察是绿色发展宣传队和播种机”

更新日期:2017-10-16
摘要:中央环保督察可以说是对环境问题全面体检,是绿色发展宣传队和播种机,既监督检查地方工作,也帮助地方把脉问诊,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

  “中央环保督察可以说是对环境问题全面体检,是绿色发展宣传队和播种机,既监督检查地方工作,也帮助地方把脉问诊,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刘盛余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中央环保督察的概括总结可谓一语中的。

  这场“绿色风暴”,以扎实的作风、有力的行动解决了一大批难推动、难协调、难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推进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为神州大地绿色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助力。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猛药治痼疾,良方促长效。有人将中央环保督察组形容为“良医上门”,为当地解决环境问题、补齐生态短板带来重大契机。此次被督察的8省区借力中央环保督察专啃“硬骨头”,积极推进建立环保长效机制,一些“老大难”环境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在海南,海口市新埠岛金水门大型海鲜餐饮店污染河道问题持续20多年,群众反映强烈。市政府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对所有违法排污的海鲜餐饮企业全面进行停业整改,并拆除占用河道的违法建筑物,恢复河道原貌。

  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仁钦蔡村废品收购站污染连续存在十多年,“脏乱差”的环境令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接到转办案件后,拉萨市经过精准摸底调查,迅速对隐藏着49家垃圾回收站、70多家各类仓库、食品加工作坊、烧烤店和小吃店的“废品集中营”进行了清理,并按规划逐步种植绿植,当地群众一片叫好。

  ……

  督察组在各地进驻时间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是,督察层次的高度前所未有,压力传导的深度前所未有,督察督办的强度前所未有,追责问责的力度前所未有。

  一些资金需求大的建设工程启动了。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各省市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不舍得投入,能放就放,能缓就缓,能拖就拖”的思维和心态,纷纷结合实际,积极谋划推进有关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建设。在吉林,长春市就伊通河及其支流水系严重污染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并将其作为“1号工程”,投资100多亿元对全流域开展清淤并提速治污工程建设。

  一些久拖不决的跨行业、跨区域环境问题破局了。大通县黑泉水库是青海省西宁市重要饮用水源地,但水源地周边生态移民搬迁问题却长期推进缓慢,给水源地环境保护带来压力。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后,大通县迅速借势启动搬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涉及搬迁的503户农民已有492户签订搬迁协议。

  一个个环境问题得以解决,一桩桩污染“沉疴”加快整治。截至9月15日,8个督察组交办的39586件环境举报,地方已办结35039件,办结率达到88.5%。

  中央环保督察是手段,不是目的,推动地方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是中央环保督察的应有之义,也是终极指向。

  群众最怕环境问题整改“一阵风”,为防止反弹,进驻督察结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意见》;海南省海口市针对环保督察中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制定《海口环境保护专项长效机制方案》。

  一些省份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补齐管理短板。西藏、四川分别组织修订《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和《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公布《关于全面建立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意见》,决定到2020年,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全覆盖,真正打通生态环保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山东省出台《山东省环境保护约谈办法》,这是省级层面首次出台环保约谈制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印发了《兵团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

  责任一层一层落下去,工作一级一级干起来。8省(区)谋长远、补短板、提标杆,推动了生态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借势借力环保督察,挖掘新的增长动能

  中央环保督察不仅是对地方环保工作的一次全面把脉问诊,更是对各地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全面体检,为被督察地区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央环保督察向政府和企业都发出强烈的信号,告诉我们以前高消耗、高污染的路再也走不通了,逼着我们迅速转型。” 在中央环保督察面前,有人感到的是压力,有人看到的是机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书记文国栋就用“千载难逢的机会”来评价中央环保督察。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

电话:+86(510)88521000

传真:(0510)88521000转8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路66号


[向上] 
服务热线
+86(510)88521000

传真:+86(510)8852 1000 转803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