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六场记者招待会。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同志,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同志介绍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本报特刊发本次记者招待会实录,以飨读者。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
主持人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六场记者招待会。今天下午我们请来了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同志,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同志。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关情况。
李干杰:各位新闻界朋友,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借此机会,我想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我很荣幸作为代表参加了十九大,并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这个报告非常重要,也非常好。这个报告集中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应该说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划时代鸿篇巨著,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我们作为环保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完全赞同、衷心拥护,也将坚决落实。借此机会,我给大家把相关的情况作一个简要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我们概括了一下,可以说是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还实施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5.7亿千瓦,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达到1800多万辆。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11万多个村庄完成了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通过后,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也就是说过去酸雨面积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30%以上,经过努力,现在降到了7.2%,并且不仅仅是面积下来了,污染的程度也有所下降。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我们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迄今为止,我们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工作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在充分肯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