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已经开启,新目标擘画蓝图,新思想引领未来,新征程催人奋进。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
“美丽”的奋斗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千年大计”的历史定位,党的十九大描绘了美丽中国的动人梦想,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奋进路径。
目标更美:“美丽”已经成为现代化强国新追求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比过去,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目标的表述增加了“美丽”二字,让人眼前一亮。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代表说,在过去的基础上加了“美丽”这个定语,很多目标都是全新的。
“美丽”,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涵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目标更加全面。两个字的增加,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这与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一个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丽的环境,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代表认为,把“美丽”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强化了绿色发展的分量。这和报告中对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表述一脉相承。
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代表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就是优质的生态产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这与总体布局紧密相连,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在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基础上增加“美丽”,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就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部内容。
贵州省安顺市委书记曾永涛代表说,这是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将引领我们迈入生态
文明建设新时代。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代表说,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意味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我们党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事实上,对于“美丽”,不仅中国关切,国际也关注。
美国彭博社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环境”及相关词语多达89次,显示出中国从重工业向低污染行业转移的决心。
方略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深入认识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抉择。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的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坚持这一方略,为生态留白就会更加自觉——
留白是一项技巧,为生态留白则是一种境界,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发展理念和执政智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代表说,总书记亲自主持审定了三江源等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保护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把2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给自然。
湖北省宜昌市委书记周霁代表说,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坚持这一方略,为自然减负就会更加坚决——
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在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减负,成为不二选择。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代表介绍说,尽管这几年钢铁行业去产能超过1亿吨,出清了地条钢,但去产能的任务还要继续推进。
江苏省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代表表示,扬州将做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加法、积极推进节能降耗的减法、不断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的乘法和强力推进环保敏感企业关停搬迁的除法,实实在在为生态减负。
坚持这一方略,为发展增绿就会更加主动——
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袁毅代表说,南平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将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