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15.5摄氏度。”涪江丰谷段,四川省绵阳市环境监测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从江水里收起水温计后回头向负责记录的同事说道。同时,另外几名工作人员也手持采样仪器在紧锣密鼓地工作。江面上气温不高,几个小伙子的额头上却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一幕是记者跟随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带队的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督导组一行赴四川督导时见到的场景。
自10月9日起,环境保护部全面启动了国家地表水第一次采测分离工作,截至10月16日下午5时,全国已有1631个断面开展了样品采集和现场监测工作,占采测分离总断面数的88%。
“明年7月前会把所有国控断面上都建设成自动站”
“今天这条涪江不算宽,只有230米,这个断面只要采集4个点位的样品就可以了,算是比较轻松的。”在采样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边采样边告诉记者,“我们绵阳现在有6个国控断面需要采样。其中一条河的流量特别大,水面也特别宽,一个断面就需要采集3×3个点位,也就是9个样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6个小时。可这些样品的保存时间却只有十几个小时,还要算上路上的运输时间,非常紧张。”
时间紧、任务重,但各地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并未退缩。“这个点位是德阳最远的一个,我们过来一趟要坐3个多小时的车,加上采样的时间,一天都在这里了。”在德阳市郪江象山点位,一位市环境监测站的女同志告诉记者,“我们有1/3的点位都在荒山野岭,大都像这个象山点位一样连路都没有,有的只能坐船到达规定位置。”
“我们明年7月前会把所有国控断面上都建设成自动站,等建了自动站就好了,不用这么麻烦了。”据绵阳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完成采测分离之后,将进一步推行自动站的建设。
“以后水质监测就像空气质量监测一样。”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罗彬告诉记者,自动站建成后,每4个小时就会进行一次采样分析,所得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有了这些数据支撑,就能为下一步水质预警和预测做准备。”
“这样一座自动监测站一年大概需要20多万元的运维费用。平时我们的技术人员每周过来维护一次设备就可以了。”在遂宁琼江大安监测站,遂宁市环境监测站张站长向记者介绍,目前遂宁像大安站这样的自动站已经有3座,“我们只负责日常监管和校准仪器,建设和运维费用大部分都是省站来承担。”张站长表示,以这个自动站为基础,以后不管要增加什么监管指标,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升级。
“箱子里样品都是系统自动分配的,每天都不一样”
听说当天会有第一批送检样品移交,记者跟随督导组来到了遂宁市环保局。
下午6时许,3辆满载着样品的冷柜车缓缓驶来。“今天有7箱样品要接收,一共200多瓶。”张站长告诉记者,“要在明天早上之前把这些样品全部分析完,这个工作量可不小,这也是我们现在压力最大的工作任务。”
但当记者向押送员询问样品的来源时,这位押送员却表示不清楚:“箱子里有什么东西,从哪来的,我们都不知道,每天去哪个集合点、拉多少箱,都是系统自动分配的,每天都不一样。”原来,为了防止修改和调换样品,所有的样品瓶子上只有一个显示采集时间和分析项目的标签以及一组二维码。所有采样任务和分析工作都只能扫描二维码后才会显示出来。
“这个和我们在监测断面设置的地桩是组合使用的。”刘志全向记者介绍,每个断面位置都设置了一个带有二维码和编号的断面桩,第三方采样人员只有到达断面使用手机扫描断面桩上的二维码后才会得知具体任务,使用标注有编号和二维码的样品瓶收集样品后会全部运送至最近的集合点。在那里,会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断面的样品进行随机分配,由第三方公司运输至各地环境监测站进行分析化验,分析数据再对应每个样品的编号汇总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库中进行解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采测分离。”
按环境保护部的设计思路,采测分离就是将国家考核断面水样采集和分析测试工作交由不同单位承担,改变现行属地监测模式,从机制上与利益相关方脱钩。采测分离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全省已完成全部9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