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论述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对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精心部署。
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环境保护部11月1日召开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干部大会上指出,十九大报告浓墨重彩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要深入理解、全面把握。
按照十九大绘就的蓝图,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这既包含有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也有达到高水平生态文明的要求,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前进动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立足科学自然观,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因自然而生、与自然共生,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古今中外,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文明的兴衰演替。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树立绿色发展观,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理念。无数实践已经证明,抓环保就是抓发展,保生态就是保发展。只要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必须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基本民生观,努力实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期盼享有更优美的环境。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把握整体系统观,深刻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要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流域上下游,进行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遵循严密法治观,坚定不移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治的引导、规制功能,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活动,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要秉持共赢全球观,携手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也要推动美丽世界的建设。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各国必须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一定能为人民群众绘就诗意栖居的美丽图景,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