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部沿海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在开展战略环评试点基础上,连云港全面确定“三线一单”,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并应用于空间管控。
试点战略环评
连云港市可以说是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交汇区。它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同时也是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及我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
为完善区域主体功能区划、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解决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解决产业发展总量控制瓶颈问题,连云港市选择通过战略环评研究,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连云港市于2015年7月启动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为环境保护部地市级战略环境评价首个试点。今年6月,环境保护部在连云港市召开了“三线一单”试点工作现场会。
连云港市环保局聘请清华大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心作为项目技术团队,与其签订连云港战略环评合作合同。2016年11月,连云港市战略环评取得环境保护部的相关批复意见。
“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战略决策源头降低环境影响,避免生态破坏,为连云港市空间布局、城镇、港口和产业发展方式等重大决策提供战略支撑。”连云港市环保局环评处处长周春台说,在地市级探索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新举措,对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探索新常态下的环境管理工作,落实“三线一单”管理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细化“三线一单”管控
“战略环评的核心要义就是:要给发展做加法,必须先给环境负担做减法。”连云港发改委主任韦怀余说,为了做好减法,连云港市首次全面确定“三线一单”,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并应用于空间管控。
具体而言,到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国土陆域面积24.1%;
将石化基地面积由原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压缩为62.61平方公里,炼油总规模由原规划5000万吨级削减至4000万吨级,芳烃由原总规模500万吨/年削减至400万吨/年;
确保实现2020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0%、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78.6%的目标;
对连云港化学工业园和灌云临港产业园提出更为严格的管控要求,取消了某新建物流园区钢铁产业和危险品仓储项目等。
连云港市环保局局长韩尚富说,今年连云港市细化了“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优化调增了生态保护红线,调增羊山岛地质遗迹保护区、埒子口湿地、灌河洪水调蓄区、羊山岛、开山岛、前三岛等生态保护区域,并开展生态红线矢量化工作。
同时,以生态环境基本要素和乡镇街道为基础,将全市域划分为22类284个基本空间控制单元,分别提出空间、总量和环境准入的精细化管控要求,提高了国土空间精细化管理水平。
连云港市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了“一体两翼三辅”的空间发展格局。
信息化助力实现目标
“除了规划,还需借助信息化,加强环境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韩尚富介绍说,2016年底启动了连云港市环保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
据介绍,这个系统以建设项目环评智能审批平台为主线、生态环境监管平台为协同、环保大数据资源中心为数据支撑,初步实现了对全市建设项目从企业申请、受理、审批、批复、公示、统计分析、地图可视化等全业务流程的管理,并在审批会商环节提供生态保护空间管控、环境质量空间管控、人居安全空间管控、环境准入管控、总量指标管控、负面清单和优化行业布局等7个方面的智能审批支持,对接江苏省环保厅及相关部门的数据,实现数据联网共享。
“今年连云港将做到生态空间红线上不欠新账,严格落实分级分类管控要求。严格保护人居安全红线,人居安全红线管控区禁止高污染行业布局,并排查整改环境安全隐患。”周春台介绍。
目前,《连云港市化工产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负面清单(2017年本)》已印发,《连云港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方案》等达标规划和系列整治方案已组织实施,《连云港市战略环评成果落地“三线一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初稿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