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猛于虎?环保“一刀切”?环保冲击经济实体?降低就业率?
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环境保护税即将开征,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环境与经济是对立还是统一,争论不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实现?第八届“中国绿色传媒研究奖学金”培训计划以环境与经济为主题,邀请了13名嘉宾为30名环保一线媒体记者、政府部门、企业和环保组织宣教人员授课。
有次我到一个工厂考察,当地县长介绍,这个工厂工业废水能达到一级A标准,可以喝。我把当地环保局长拉到一边:“这个水你给我喝一下?污水排放标准的一级A,相当于地表水的劣V类。”
环保牵涉的部门多,乃至一些意想不到的部门,比如教育。有一个县要建一所小学,有省领导问我,为什么还要搞环评,你们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
我从市委书记调到环保部门,一开始不适应,就是落差太大——在市委书记任上,调动行政资源方便。而在环保厅长位子上,则要处处协调商量。
“环保工作不好做”是环保部门和地方官员的共同感受。
连续数月的加班、执法受阻被企业扣留、因工作强度大而患病甚至猝死……环保工作究竟难在哪?2017年11月24日,在南方周末主办的中国绿色传媒研究奖学金班上,姜晓亭以此为题授课。
他曾任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乐山市委书记,后担任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并亲自主持起草了《四川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目前任四川省环咨委主任、环科学会会长,并受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
从地方一把手到一省环保工作的推动者,姜晓亭曾说,“从事环保管理七年,对环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虽然一路艰辛,但功成不必在我。”
在合力大环保的格局下,环境问题欠账之多,环保工作之难,姜晓亭总结了五个特点:跨层级、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牵扯广。
基层不专业,是环保瓶颈
我是学文科的,环保是技术活,涉及产品、设备、技术工艺,一把手不说搞明白,至少也要听懂,听懂才能决策。
光是要听懂都很吃力。为了能听懂,我以厅长的职务之便找人谈话,直到听懂为止。有次我到一个工厂考察,当地县长介绍,这个工厂工业废水治理很好,能达到一级A标准,治理完的废水还可以喝。我把当地环保局长拉到一边:“这个水你给我喝一下?污水排放标准的一级A,相当于地表水的劣V类。”
不仅技术性强,环保工作还跨行业。四川的工业门类很齐全,基本是全国产业门类的缩小版,所以环保要跟不同的行业打交道。每个行业又很深入,光是化工行业就有多种细分领域,比如煤化工、气化工、磷化工、盐化工等。
越到基层,环保的专业问题就越成为瓶颈。尤其在四川的高原县、山区县,发展水平有限,地方环保部门招不到高层次的人才。几千平方公里,环保局却只有几个人,来了一大堆文件,写报告都来不及。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即使是自愿来到这些地区任职的大学生,也往往把这里当做跳板,干不了几年就会走人。
专业问题在省环保厅层面还算容易解决,有难题可以找各行各业的专家。但一个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不可能都懂,最后还是得找到省里解答技术问题,行政成本很高。
于是,省厅手上留下一大堆基层没法审批的项目,他们审不了。审批的权限是可以放给基层,但如果基层对法律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技术不到位,容易在执行中走偏,可能会出问题。最后还是得找到省里的专家。处罚也是这样,污染造成的损害有多重,如何评价,基层环保部门很难认定。
我们考虑过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来解决人手不足的困境,但地方上给环保系统拨款是专款专用,不能用来招人,目前这个政策口还没突破,也反映出资金往往跟现实不匹配的现状。
跨度大,牵扯广
环保工作跨度很大,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都能涉及。
宏观上包括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流域水质达标等;中观层面包括行业的环境标准、工业园区环评等;微观则针对具体企业的环评及环境监管等。其他部门,有的着重于微观,有的着重于宏观,而环保部门则全部涉及。
在宏观上,环保工作需要因地因事施策。四川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还有大面积的民族区域。环保工作不仅要考虑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以及民族地区实际情况,还要面临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