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福建闽江上游的南平市,山川秀美,空气清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就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从一个"农、林、工业”重镇到"绿色、生态、宜居"小城,长期以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把绿色发展作为途径,把环保惠民作为根本,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结构调整,解决环境突岀问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今年1—11月,城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达99.2%;主要流域省控以上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100%,其中Ⅰ—Ⅱ类比例92.6%,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35%。
落实水污染防治 南平因水而美
水,是南平的魂。所辖区域每座县城,都有不同水系穿流而过。冬季清晨,慢步于水岸绿道,看到的是水面蒸腾起白色的雾气,清澈的水面静如明镜。而这,正是南平市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交出的“最佳答卷”。
2016年,南平市制定出台了《南平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和2017年实施方案,下发了《“小流域综合整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同时开展了南坪溪、杜溪、西芹溪、邵武大竹溪等17条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今年10月监测显示:全市123个小流域断面达III类及以上水质109个、Ⅳ类水质5个、Ⅴ类水质8个、劣Ⅴ类水体1个,小流域水质明显改善。与此同时,1—10月南平主要流域省控以上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100%,其中Ⅰ—Ⅱ类比例92.6%,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南平还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建设、生态修复等,计划投资300亿元,在各县(市、区)推出12个“水美城市”建设项目,投资4.72亿元,推进133个美丽乡村“千村整治”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一至五级700条河流全覆盖,设立27个水质监测点,116个水功能区监测点;设立市、县、乡三级河长676名、河道警长274名、河道专管员1701名。
此外,南平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猪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市共拆除关闭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及可养区内经改造仍未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场7180家,削减生猪293.86万头。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养殖废弃物主要用于发电、生产有机肥料等,资源利用率达80%以上。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 更好秀出“南平蓝”
在微信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微友、拍客晒岀“南平蓝”,然而享受蓝天,这对生活在南平的人来说一点都不奢侈。今年1—10月,南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0%,PM2.5等六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指标均值为23µg/m3。
今年初,南平市出台了《南平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2017年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造纸、化工、矿产资源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同时对燃煤锅炉综合提升改造,全市在册锅炉2821台,其中列入节能整治任务426台、706.39蒸吨。截至10月,累计完成整治任务锅炉402台、696.73蒸吨,剩余部分燃煤锅炉12月底全面完成。截至10月31日,全市共淘汰黄标车3646辆,完成省上下达任务101.28%。建立与综治网格无缝对接的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目前市本级及10个县(市、区)均完成环保网格化监管网格划分及数字平台建设。
同时,南平市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衔接,持续开展环保联合执法行动,截至10月31日,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435件,同比上升96.83%;处罚金额1517.9万元,同比上升242.72%;办理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178件,同比上升48.33%,实施查封案件118件,办理限产、停产13件,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38件,司法移送8件。
创新,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升级版
“南平在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南平市环保局局长林水财介绍,南平先后开展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生态体系价值核算、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碳排放权交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成效。
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实施方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批复;国家公园森林生态防控体系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已完成可研批复;武夷山市生态体系价值核算试点、光泽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完成,其试点成果并在全市范围开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