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承担的“环境效益政策分析”课题近日结题并发布了《京津冀地区黄标车淘汰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案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表明,2008年~2015年间,京津冀地区实施黄标车淘汰政策对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起到重要贡献作用;京津冀实施黄标车淘汰政策的净效益为1130.6亿元,效益远大于费用。
淘汰黄标车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起到重要作用,政策效益远大于费用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此后,各地纷纷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市场手段、补贴促进淘汰等多种方式,出台鼓励、引导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的政策措施。资料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
从京津冀地区情况来看,2008年~2015年共淘汰黄标车136.22万辆,其中北京25.6万辆,天津29万辆,河北81.62万辆。
课题组在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技术框架下,以京津冀区域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和禁行政策的实施为例,运用社会总成本法计算费用,排放因子法和空气质量模型法计算环境效益,环境健康评估方法计算健康效益,投入产出方法计算经济社会影响,对黄标车淘汰政策的费用效益及经济影响进行了测算。
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实施黄标车淘汰政策对污染减排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起到重要贡献作用,京津冀区域实施黄标车淘汰政策的效益远大于费用。同时,黄标车淘汰政策对宏观经济起到积极影响,使GDP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
根据这项研究,2008年~2015年间,京津冀地区实施黄标车淘汰政策对北京的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浓度改善幅度分别为2.5%、0.84%,对天津的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浓度改善幅度分别为3.2%、1.15%,对河北省的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浓度改善幅度分别为7.98%、0.78%。
京津冀实施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的净效益为203.38亿元,实施黄标车禁行政策的净效益为927.22亿元,综合来看,京津冀实施黄标车淘汰政策的净效益为1130.6亿元,效益远大于费用。
此外,京津冀黄标车淘汰政策对宏观经济起到积极影响,新增汽车消费约1884.08亿元,带动总产出增加约8351.7亿元,带动GDP增加约2344.2亿元,居民收入增加约98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14.2万人。
京津冀淘汰政策净效益为203.38亿元,禁行政策净效益为927.22亿元
课题组组长,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蒋洪强介绍:“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的社会总成本是黄标车残值,政府成本是黄标车补贴金额,居民成本包括黄标车残值和购买新车成本。”
黄标车残值是指因政策而造成黄标车提前淘汰所损失的汽车残值。黄标车补贴金额是指政府为黄标车提前淘汰对黄标车车主支付一定补贴金额。原车主购买新车成本是指购买新车成本减去原车主领取相应补贴金额后剩下的成本。
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河北领取淘汰补贴的黄标车淘汰数量分别为25.6万辆、29万辆、81.62万辆。通过计算,京津冀地区黄标车提前淘汰政策的社会总成本,即黄标车残值为136.87亿元;京津冀地区的政府成本,即补贴金额为102.07亿元。京津冀地区的购新车成本为1884.08亿元。因此,京津冀地区的居民成本,即购新车成本和黄标车残值总数为2020.95亿元。
《报告》还对黄标车补贴淘汰产生的环境健康价值进行了评估。
蒋洪强告诉记者:“结合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与特征,在我们的研究中,有关大气污染的健康效益由3部分组成:大气污染造成的全死因过早死亡人数和死亡损失、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病人的住院增加人次和休工天数及其经济损失、慢性支气管炎的新发病人人数及其经济损失,分别按照相应的评估方式进行经济损失评估。”
《报告》显示,2008年~2015年,由于施行黄标车补贴淘汰政策,京津冀减少过早死亡人数8700多人,减少因病住院人数十多万人,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患病人数约2.7万人。经估算,2008年~2015年,京津冀地区黄标车淘汰政策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平均约为340.25亿元。
基于此,《报告》认为,扣除政策带来的社会总成本136.87亿元,京津冀地区实施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产生203.38亿元的净效益。
黄标车禁行是黄标车淘汰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