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工程之一的津围北二线公路起于蓟州区喜邦公路,止于河北省兴隆界。通车后,缓解津围公路蓟州段的交通拥堵的同时,将毛家峪、梨木台、郭家沟、九山顶、黄崖关等景点串联。本报记者 钱进 摄
四年来,三地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土的整体修复,深度推进大气治理,成果丰硕。蓝天增多了,河流变清了,绿色扩展了,生态屏障更加坚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四年来,三地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土的整体修复,深度推进大气治理,成果丰硕。蓝天增多了,河流变清了、绿色扩展了,生态屏障更加坚实,为三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全方位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大年初一,站在海拔1052米的八仙山主峰观测站,寒风刺骨。虽然正值春节假期,但蓟州区八仙山风景区护林员朱金宝依然坚守岗位,在监测平台上一丝不苟地监测着周边森林,严防火灾的发生,北京平谷、河北遵化等地的大片森林也在他的监测视野之内。朱金宝介绍,一旦监测存在森林火险,将第一时间通知给京冀林业部门,三地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共同守护好京津冀这片共有的“绿色宝藏”。
蓟州区林业局局长金玉申介绍,京津冀三地有关区县已专门成立了森林防火联防委员会,本着“合力共防、迅速反应、共同处置”的原则,积极开展联防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三地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京津冀三地生态相近,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相似。为了加强三地林业有害生物联合防治,2015年,三地林业厅(局)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框架协议》,并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体方案》。近年来,三地林业部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积极开展联防共治,尤其在防治美国白蛾等重大森林病虫害方面成果显著。
天津市林业局副局长吴学东介绍,4年来,为认真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共建三地绿色生态屏障,在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天津共完成营造林200万亩左右,相比过去每年十几万亩的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林木绿化率提高了23.7%。静海区、武清区开展了大面积的成片林地建设,建成大批集中连片上千亩的片林以及经济林、苗圃;蓟州区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通过山区造林、经济林建设、村庄绿化、以圃代绿等工程的实施,林木绿化率已达到40%以上。上述这些造林,已经跟京冀林带相连,构筑起一条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在湿地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林业部门积极开展合作,互相交流保护做法,分享成功经验。4年来,天津采取了多项措施,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成绩斐然。其中,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四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达8.75万公顷,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7.4%,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绿色之“肾”。按照规划,到2020年,天津湿地面积将达到2956平方公里,将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作出新的贡献。
天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郭云峰介绍,为更好地保护三地农田土壤生态环境,2015年,京津冀三地土肥站建立了创新联盟,在节约用水,减少农田土壤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北京市农田化肥使用量已经减少了30%;河北省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500万亩;天津市在10个涉农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合理施肥4.08万吨,节本增效27.73亿元。2017年,三地土肥站在北京共同发布《京津冀土肥水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通过实施农田土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化肥利用率将提高40%以上,水利用效率将提高10%以上,农田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将更加凸显。
全面呵护宝贵的水资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三地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上下游溯源治污、源头护水带来了重大机遇。为推动在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开展跨地区生态补偿试点,2017年,天津市与河北省签订了《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每年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3亿元,天津、河北配套资金各1亿元。通过生态补偿金的支持,潘家口水库清网清鱼工作于2017夏天全部完成,彻底清除了困扰津冀两地多年的引滦用水主要污染源。目前,引滦入津水质明显改善,为确保天津等地城市用水创造了良好条件。
七九河开。漫步在团泊湖岸边,正在开化的浮冰下,鱼儿在畅游,湖畔的垂柳即将发芽吐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