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进一步,则有可能实现绿色发展;退一步,则有可能锁定在传统发展方式中不能自拔。在绿色供应链的推动下,绿色选择能否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商业法则?如何破解“谁污染谁就占便宜”、“谁环保谁就吃亏”的负面市场激励,从消费环节入手,倒逼、引导企业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采购方式?记者日前专访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绿色选择,力量有多大?
目前,全球贸易中已经将“绿色壁垒”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的环境行为,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砝码。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正在购买的商品的生产商有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那么你还会选择这件商品吗?
当然,你有权利选择它,但是你也可以做出“绿色选择”,不买这件商品。
2007年3月,21家中国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绿色选择联盟”,呼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污染企业改正其行为之前不选择其产品,用自己的购买权促使企业改变其环境行为。
这些环保组织同时倡议大型零售商和大型企业主动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照环境不达标企业名单,对供货商进行筛选,对其中不达标企业开展严格的环境审核,不采购达不到环境标准的企业提供的产品或零部件。
“绿色选择”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在马军看来,绿色选择倡议将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进行了延伸,不仅关注消费产品本身是否安全环保,而且特别看重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否绿色。
从2010年推动IT行业转变开始,2012年扩展到纺织行业,今天绿色选择已经扩展到9大行业,涉及全球170个品牌。
马军称,这种做法显然让供货商和采购商感到紧张。他告诉记者,至今已经有包括苹果、联合利华等50个品牌正在积极使用绿色供应链管理供应商。这些品牌定期把供应商的名单和企业违法超标记录进行比较,已推动近2000家企业对其污染问题做出说明,其中许多企业开展了切实整改。
马军发现,“这种互动正呈现出一种加速的状态。有些企业通过提升效率、减少浪费而获得了效益,当然也有一些供应商投入上亿元治理环境污染,而品牌的绿色采购也让他们的投入获得了市场回报。”
有数据显示,京津冀PM2.5排放的分担率中,工业企业排放超过50%。而房地产行业对上游玻璃、钢铁、水泥、铝合金等诸多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有很大影响,采购比例超过其生产总量的25%。
阿拉善SEE、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万科将共同发起房地产企业绿色供应链行动。5家机构共涉及500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部分供应商、规划设计企业及金融机构、100多个重点省市、上千亿元的产值。
在马军看来,与以往企业“单兵作战”不同的是,此次绿色供应链行动将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联合推行绿色采购的开始,这将对撬动房地产行业供应链上游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整改起到决定性作用。
绿色选择,力量如何发挥?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在2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沃尔玛等跨国公司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上已颇有建树。
但在中国,绿色供应链起步较晚,一度发展缓慢。
绿色供应链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指数(CITI)的评价结果显示,国际品牌处于榜单前列,而目前国内的一些品牌正在迎头赶上。
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比较被动。马军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IT行业,联想虽然有所推动,但呈现一般活跃的状态;而小米作为一线的品牌,上千万台的手机消费量,则表现得最为消极,找不到关于绿色供应链和环境的任何承诺。
马军认为,要让公众有意识地关注企业的环境行为,这样就能形成舆论压力。通过购买的力量,影响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关注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迄今为止,共有近2000家企业对自己的环境问题做出积极回应。较之于数据库中多达25万条的违法信息,这个数字虽然微不足道,但对民间机构来说,这么多企业有了反馈和整改,已经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起点。
当前,企业在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中,仍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因绿色采购而增加的成本,由谁埋单?实施绿色采购的企业如何面对行业竞争?单一企业孤掌难鸣,无法对供应链上游整改起到决定性作用,究竟该如何破局?
消费者首先关心的还是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是否安全可靠、物有所值。让消费者从关注商品本身到关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启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