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绿色政策措施一以贯之 下活下好生态环保一盘棋 甘肃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更新日期:2018-10-10
摘要:亘古的黄河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流淌不息,祁连山孕育了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甘肃的文明发展始终离不开水与山的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

  亘古的黄河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流淌不息,祁连山孕育了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甘肃的文明发展始终离不开“水”与“山”的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为甘肃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确定了实践路径。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要紧扣省情实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纵深发展。

  为此,甘肃省先后制定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甘肃省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走好绿色发展崛起之路。

  立足省情实际,坚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党中央交给甘肃的政治任务。

  然而,甘肃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原材料工业占比高,生态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弱外送不足,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绿色金融、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方面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任重道远。

  立足省情实际,如何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

  对此,林铎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同样,甘肃省长唐仁健在首届甘肃祁连山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明确表示,甘肃正在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深刻教训,比以往任何时候、比其他省份,更加珍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坚决不要带水的、带菌的、带灰的、带血的GDP。

  “甘肃省今后将不在祁连山这样的母亲山、黄河这样的母亲河上动心思、打主意,而是要探索走出一条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的新路。”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主任腾继国所说的“发展新路”正是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十大生态产业体系,坚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崛起之路。

  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破解甘肃面临问题的一把“钥匙”,紧盯脱贫和生态两项基础性底线性任务,深度挖掘多样和区位两个比较优势,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一个《决定》一张《规划》,绘就绿色发展图纸

  今年以来,甘肃省委作出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印发了十大生态产业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十大生态产业。

  据介绍,甘肃省将围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突出区域特色、优化空间布局,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河西走廊和陇东南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

  在中部地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数据信息、通道物流等重点产业,引领全省绿色发展。在河西走廊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戈壁生态农业和以核能循环利用为主的军民融合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绿色转型升级。在陇东南地区,发展壮大先进制造、文化旅游及保健养生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陇东南开放型绿色生态产业区域合作经济带,推动绿色富民强县。

  预期经过5~8年的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高效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区域治理成效显著,整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以上,境内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92.1%以上。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

电话:+86(510)88521000

传真:(0510)88521000转8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路66号


[向上] 
服务热线
+86(510)88521000

传真:+86(510)8852 1000 转803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