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钢铁行业正在经历“寒冬”,但宝钢股份还是决定投资百亿元用于节能环保装备的升级。“100亿不是小数目,可环保对于宝钢股份而言,不是‘锦上添花’的事,而是在上海生存发展的命脉。”宝钢股份总经理戴志浩坚信,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提高自身环保水平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治理环境、绿色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需要企业落实排污者主体责任,坚守责任担当,寻找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环保是门槛,也是必选题
要么治理达标,要么关停搬迁,许多污染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选择。
对此,唐钢选择坚守“环境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将工厂建成花园,甚至成为许多新人的婚礼场地,彻底巅覆了以往钢铁企业“傻大黑粗”的形象。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企业与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也对企业的环境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环境”,因为迈不过环保这道门槛,就根本没有参与竞争的机会。
今年4月,浙江省绍兴市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印染行业改造提升标准,全市90%以上的印染企业需要整治升级。压力不可谓不大,但不改造只有死路一条。正如绍兴盛鑫印染公司董事长傅建林所说,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造提升印染行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靠攫取环境红利谋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企业只有赚干净的钱才能长久发展,忽略环保、心存侥幸就是自断后路。
环保是发动机,也是助推器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企业的发展路径正在改变。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改造,企业在生产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江苏盛虹集团给后整理定型机配上烟气回收装置后,不仅车间环境变好了,回收物经处理后还能进行焚烧发电。最终,江苏盛虹集团顺利通过可持续纺织品生产STeP认证,这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今后公司的印染产品可以直接进入世界绿色生产企业数据库。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关注供应商的环境问题,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绿色升级。比如,华为将可持续发展要求纳入供应商认证和审核流程,并将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绩效与合作机会和采购份额挂钩。同等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绩效表现好,能获得更多合作机会,绩效表现差就可能被取消合作关系。
绿色供应链让企业对采购商的要求不敢懈怠,因为直接关系企业订单。如今,传统制造业正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建立起一个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环保不仅是发动机,也是助推器。
环保是压力,更是新动能
环保改造需要资金投入,往往还不是小数目,这样的投资到底值不值?
作为曾经的污染大户,山东造纸行业的华丽转身就是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写照。随着《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实施,企业的升级改造、优胜劣汰同时开始。如今,虽然企业数量从200多家减少到十几家,但行业规模大幅提高,利税增加了近4倍。
转型的阵痛不可避免,熬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在河北省沙河市,为消化新增环保成本,玻璃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同时,玻璃产品由过去单一的建筑玻璃向安全节能的卫浴、装饰、幕墙玻璃等多方面拓展,产品附加值从每平方米10余元提高到几十元、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绿色发展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以环保大投入带动绿色经济大发展,同时完善环保市场化机制,未来必将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