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镇江市举行了一场四套班子一把手悉数参加的重磅环保会议:市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指挥部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河长制工作会议。会上,市委书记惠建林直陈诸多生态短板,引起与会者强烈震动。
惠建林说,相对省内其他地区,镇江除了共性问题外,还有一些个性突出矛盾。表现在污染排放总量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重化型”产业结构、“煤炭型”能源结构尚未真正改变,与镇江发展空间不大、环境容量有限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在环境风险隐患上,饮用水源安全存在隐忧,化工污染仍是心腹大患,生态红线范围的问题整改没有完全到位,环境风险的“达摩克利斯剑”时刻悬在头顶。尤其需要重视的是,镇江环保基础工作薄弱、积存问题多且复杂,硬件设施不完善和软件水平有差距并存,产业、城建、环保问题相互交织,给工作增加了难度。
对于地方抓环保的精神状态,惠建林也坦言,“去年一年的工作,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被动’两个字,大量问题解决是被上级督察、群众上访、媒体曝光推着走,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前瞻性严重不足。”他说,有的地方觉得自身生态“家底”比较好,抓污染防治的力度不够大;有的领导认为要做的事很多、都很重要,对污染防治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有的基层干部还在抓发展和抓环保之间“摇摆”,没有深刻认识到污染防治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他同时提醒,生态环保领域的同志也要提升专业素养。“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中,有企业反映环保政策频繁变动、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一个部门一个口径、一种标准,也不知道到底听谁的’;有些装备制造企业甚至因为租用列入关停名录企业的厂房而被要求关停。”
如何力克生态短板?惠建林提出了“四战并举”: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要有主动出战的精神状态、要有善谋善战的方法策略、要有协调会战的工作格局。
会议决定,在省下达的污染防控目标基础上,自加压力,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进一步加码。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玉华举例说,虽然压力很大,但镇江初定2019年PM2.5指标为5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达到66.8%,均在省定目标的基础上再提升2%。
会上,市长张叶飞与各辖市区行政主要领导签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