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钢铁厂区可以这样干净、整洁。没有满是灰渣的道路,也没有闻到刺鼻的气味……只有青山怀抱、绿水环绕,这便是福建罗源湾金港工业区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
罗源湾金港工业区位于白水围垦区内,钢铁是其重要产业,工业规划面积约9200亩,宝钢德盛、亿鑫钢铁、闽光钢铁、德胜能源4家企业就位于此地。然而,跟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这里也走了一段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5月24日,中华环保联合会调研组一行来到福建罗源县金港工业区,对之前被举报存在污染的4家钢铁企业进行回访调研。
村民与钢铁企业的拉锯战
2003年到2006年,随着福建亿鑫钢铁公司、福建三金钢铁公司(现为福建闽光钢铁公司)、福建德盛镍业有限公司(现为宝钢德盛钢铁公司)的进入,罗源湾由原来的波清浪白、鸟飞鱼跃的海边渔村变成了钢铁工业基地。
“红、黄、黑”“脏、乱、差”“滴、洒、漏”,谈起当年这里的环境问题,罗源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欧大队长用了这9个字概括。他说,那时候工厂排出的烟有3种颜色,刺鼻难闻;厂区内部原材料堆放散乱,污水横流;来往厂区的车辆滴撒漏现象严重,工业区内道路扬尘多。
空气污染和海水水质恶化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海产养殖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个被称为“闽东夏威夷”的海湾,曾经不断上演着村民与钢铁企业的对抗。十多年间,村民对企业污染的心理担忧不断演化为现场阻挠、投诉,2010年罗源湾环境污染问题被群众投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3年8月,罗源湾钢铁企业污染问题再度见诸各大媒体,引起了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就在这个月,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各级环保部门迅速抽调精干执法人员组成专班,对罗源湾这4家企业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
经过仔细排查,4家企业共查出了111个环境问题,省环保厅随即下达函件,要求迅速对罗源湾钢铁企业的污染问题进行督促整改。罗源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8次专题会认真研究部署解决方案。
多措并举全力治污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行,罗源县开始转变思路,确定了生态立县的战略,开始积极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谋划绿色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下,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周边300余户村民进行搬迁,同时,对政府纳税大户的钢铁企业下大力气整改。
“我们每个月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对这几家企业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立案处理。”欧队长介绍说。他提到,这几年为了治理罗源湾的钢铁污染,省环保厅和福州市环保局成立了专门督导组,进行重点督查。县环保局也签订责任状,明确自身责任,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先后对4家企业下达45份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利用征收差别电价、处以罚款等手段敦促企业完成整改,杜绝污染问题。
同时,公布监测信息,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欢迎群众监督举报。政府除了严厉监管之外也注重服务,帮助企业进行环保改造、对员工进行环保教育。在政府的监管与服务并举下,钢铁企业开始转变思路,对自身的问题重新认识,进行整改。
“企业发展理念的转变非常关键。”欧队长说,“以前企业只重经济,环保责任意识差,我们与企业是严重对立的,企业经常将执法人员拒之门外,现在不同了,他们欢迎我们检查监督。”一家企业负责人曾说:“企业如果再不做好环保,消灭污染,那污染就会消灭企业。”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企业充分整合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着力提升清洁生产能力。作为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4家企业先后对生产车间、生产线等进行了环保升级改造。例如,宝钢德盛新建了1座日处理能力为7000吨的全厂废水处理站,新增两套干法脱离设施等。
在向调研组汇报的过程中,4家企业均表示,会加大力度继续推进清洁生产,保证环保资金投入,维护好企业形象。
铁腕治污显成效,努力打造生态钢铁
现在的罗源湾金港工业区,厂区外的河流清澈,走进厂区会发现主干道路两旁都种上了树,厂子的边边角角都已经完成了绿化。经过两年多的铁腕治理,目前已经整改到位103个项目,完成率约为97%,剩余8项目也正在整改落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