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表示,对在建和拟建的塑胶跑道立即叫停,重新对其招标过程及相关合同进行审查,根据排查结果进行分类整改。图为北京一学生家长在查看跑道材料。本报记者邓佳摄
◆本报记者李军综合报道
学校塑胶跑道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相关标准滞后及不完善问题饱受诟病。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积极协调国家有关专业部门和标准研究部门完善相应的标准,加快修订过程,实行强制标准,增强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强制性,更加体现学生健康优先的原则。
行业发展和铺装面积大幅增加,相关标准应及时更新
从事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余若祯博士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毒跑道”五花八门的检测结果,凸显了我国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的空白。
相关标准是否足够严格、是否滞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201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两部标准:《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GB/T 22517.6-2011)和《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
其中,《合成材料跑道面层》被业内称为“国标”,它首次增加了对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无论是施工过程还是项目验收,所参照的标准均是此国标。然而,它并非强制性标准,仅为推荐性。
对于近期校园环保问题多发,《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的师建华表示,随着行业发展和塑胶跑道、塑胶操场在非专业运动场地,尤其是在幼儿园、中小学的铺装面积大幅增加,现有作为推荐性指标的国标,已无法在低价竞标的行业环境中为质量提供“兜底”保障,亟待更加严格、细化的新标准出台。
对于绝大多数并不了解塑胶场地技术参数和指标的家长们而言,他们对于塑胶跑道、塑胶操场是否有“毒”的判定标准,往往仅凭其散发刺激性气味的程度。
师建华称,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塑胶跑道中的所有有害物质尚“不能完全检测出来”。
据师建华介绍,现行国标的环保指标参照了室内空气检测标准,甚至比室内的标准还要严格。在2011版国标开始起草时,他们调查了多个国家对塑胶跑道的要求,都是各自有物理性能方面的要求,尚没有环保方面的要求。而现在,对有害物质的检测手段提高,一些有害物质能够被发现,这些都是必须进行限量的,因此,这个行业迫切需要新标准出台。
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长河集团董事长赵文海持同样观点。他认为,目前国标已经“不够用了”,如对于氯化物、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没有规定,需要与时俱进。
专家建议,如果制定新的标准,应该对幼儿园、中小学的塑胶跑道面层施工作出有针对性的、更严格的规定,如对于TDI可以限定完全不能使用,或者规定最高用量等。
标准制修订应以科学性和专业性作为支撑
那么,立法和标准的缺失与滞后是否只能在出问题后暴露?立法能否就避免“毒跑道”事件的发生?多位专家提到“适应性管理”,即法律和标准要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具备一定灵活性。
针对“毒跑道”事发后暴露的相关标准缺失,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或正准备制定地方标准。如北京市教委6月中旬宣布,将会同各相关部门着手制定北京中小学塑胶操场和跑道的建设和监测标准。上海市质监部门6月初表示,上海塑胶跑道团体标准《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正式通过备案。深圳市发布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目前处于试行阶段。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虽然标准的修订很必要,但也不可操之过急,应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并以科学性和专业性作为支撑。
塑胶跑道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聚氨酯产品。聚氨酯分为TDI型与MDI型,其中TDI型聚氨酯挥发性较大,有刺鼻味道和相当的毒性,MDI的毒性小于TDI。 除了游离TDI,聚氨酯胶水中使用的有些塑化剂,如短链氯化石蜡,受阳光照射会分解挥发氯化氢气体等氯化物,而铺设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等毒性也较大,一般就是这3种物质导致很多问题跑道有呛鼻的气味。此外,还有一些有害物质是没有气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