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后,村里的垃圾不见了,老旧的道路重新开始硬化了,环境好了,村民的心情也舒畅了。”韩城市芝阳镇芝阳村村民冯孝全高兴地说。韩城的变化可谓是陕西省农村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以来,陕西省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突破口,以生态创建为助推器,牢固树立城乡环境一体化治理的新思路,全面启动了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等在内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全省90个连片整治试点县进入了全面加快建设的新时期,总投资23.06亿元,600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上下联动 干群一心
□美丽村庄持续嬗变
自2012年陕西省被列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省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现美丽陕西的一项重要抓手,纳入全局工作。
陕西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有力推进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财政、环保部门联合印发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考核验收办法、整治工作方案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促进整治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省委、省政府向各市、县(区)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夯实责任,纳入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县、区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切入口,整体推进全域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整体优化,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说起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变,家住眉县汤峪镇闫家堡村的曲红芳可以说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
曲红芳是2014年4月办起的农家乐。她告诉记者说:“1994年嫁到这个村子时,村里的环境太差了。一出门,满街都是垃圾。”
自2012年闫家堡村列入陕西省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后,汤峪镇紧紧抓住示范村建设和眉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依托汤峪口旅游资源,对闫家堡村进行了统一规划,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到增收致富产业的培育,短短两年时间,一改过去“柴堆粪堆建筑堆,污水横流垃圾飞,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旧面貌。
如今,“村里有广场游乐园,户户门前有花坛,垃圾污水全处理,四季赚钱展新颜”,成为了闫家堡村的新景致。
此外,闫家堡村还搭上了眉邬旅游的“快车”,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五一’小长假期间3天下来,收入也超过了1万元。5月2号那天最多收入了5000多块钱。”曲红芳满脸透着喜悦。
如今在眉县农村,每10户配置1个垃圾箱,每50户配置1名保洁员,每个村组有1个垃圾转运箱,每个镇配备3辆垃圾转运车,镇村集中点建设污水处理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不仅美化了村庄,也增强了当地招商引资、创业发展环境竞争力。
■因地制宜 因需施策
□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不断涌现
农村环境治理,点多面广,每个村子面临的问题又各不相同,想要突出特色,各有味道,就必须因地制宜,因需施策。
自从挂上了“垃圾兑换超市”的牌子,凤县凤州镇百货店老板刘会会的生意更加红火了。在这里,村民们只要拿上些原来当垃圾扔掉的塑料瓶、废纸和酒瓶等东西,就可以在这里兑换到洗衣粉、牙膏、卫生纸等各类生活用品。
为了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凤县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别出心裁,建设了垃圾兑换超市,根据可再生资源回收量,对依托的商业兑换点按照年度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
除了凤县,纳入示范项目的各示范县区都在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整治的新模式。
扶风县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建立起了符合农村实际的“五有”长效机制,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具体来说,“五有”就是确保每一个村子都要有柴草堆、粪土堆、建材堆“三堆”固定堆放点,有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并正常运行,有固定环卫人员,有钱办事,有人管事。
“五有机制”的建立,让扶风县农村环境面貌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被列入试点的大多数县区都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完善了镇村管理机构、保洁队伍,探索建立了资金保障、考核督查等机制。
■聚力产业 绿色发展
□农村环境质量结构双提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关键要靠生产发展来支撑,其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眉县变美了。”这是西府印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宏斌的肺腑之言。作为眉县在外的创业者,他对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