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民诟病,被媒体曝光,被省里挂牌督办……广东省深圳市茅洲河一度因污染过重成为全国焦点。
目前,随着茅洲河治理加快步伐,茅洲河水质整体呈逐渐好转趋势,2016年上半年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4.2%。
记者近日采访相关部门,问诊茅洲河。
症状:微容量重负荷
曾经清澈的茅洲河成为今天出了名的墨汁河,事出有因: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企业遍地开花,人口快速膨胀,而与之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却缺位30年。
先天不足,后天规划建设不足。流域内河流无上游水源补充,水环境容量小,“微容量、重负荷”问题突出。流域内感潮河段占总河长约50%;流域内的宝安辖区有32.4平方公里地面标高在3米以下,地势低洼加上潮位顶托,河涌的水动力交换能力弱,河水、海水交叉感染。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排水管网建设投资体制人为割裂,干管、支管、接驳管、社区管由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投资,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不同步,各类排水管网建设也不同步,缺乏有效衔接,已建管网不成系统,存在大量断头管、错接乱排管,导致已建排水管网无法充分发挥效益。
历史欠账太多,地理位置又尴尬。茅洲河流域位于深圳西北部,干流流经深圳与东莞两市,属于珠江水系。之前,按照深圳市水环境治理次序,即“先特区再特区外,先东部区域后西部区域,先东江水系再珠江口水系,先治洪涝再治污染”的模式推进,茅洲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茅洲河污染治理已经到了不能再拖延的地步。
初诊: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2014年,《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出炉,确定35项工程措施和35项管理措施,对茅洲河流域进行查、治、管、建,力争标本兼治、整体提升。
2015年7月1日,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到宝安调研时指示,要将“以茅洲河治理为突破口推动治水提质”作为宝安的“三件大事”之一。
深圳市市长许勤要求“正视问题、下定决心,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高标准高质量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
茅洲河污染治理由此进入快车道。
首先确立治理思路,即以“大兵团、机械化作战”方式,采取“四个一、五个全”(“一个平台、一个目标、一个项目、一个工程包”和“全流域统筹、全打包实施、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合作、全目标考核”)创新流域整体治理模式,将宝安区范围内112平方公里的茅洲河流域,一条干流、18条支流作为一个系统,开展系统性全流域治理。
2016年2月,经公开招标,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了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EPC总承包,项目总投资152亿元,涉及河流治理、污水管网等六大类工程46个子项目。
目前,46个子项目有28个进场。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有的河流两侧已经被围挡起来,有的绿化道路已经开挖,有的河面上有清淤船在作业,在茅洲河中上游河岸两侧,还可以看到截污箱涵已经在发挥作用。
工程不断推进的同时,“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流域环境综合监管执法体系逐渐成熟,包括实施流域限批、重污染企业淘汰、正流清源、天网监控、铁腕执法、环保自律等六大行动。
记者从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法规处得到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茅洲河流域环境监管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近两万人(次),检查企业8690厂(次),查处违法行为282宗,其中涉嫌偷排直排11宗,污染物超标排放97宗,涉嫌未批先建擅自增设污染工艺78宗,取缔地下加工厂50家。
对茅洲河流域违法排污者重点采取了责令限产停产、查封扣押、行政拘留及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等强力执法手段。其中对21家茅洲河流域企业实施限产、停产,占全市总数的72%;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0宗,占全市总数的90%;按日连续处罚案件两宗,对8家企业实施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宗。查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一系列高效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效。根据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分析,上半年茅洲河干流较去年同期相比,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其中干流燕川断面、洋涌河大桥断面、共和村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了56.8%、57.7%、39.5%,污染程度明显减轻。
开方:跨市统筹同步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