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政府日前发布的《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确保“一江清水”流出云南,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全长2308公里,其中云南境内长1560公里。《规划》明确,经济带范围包括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7个州、市的23个县、市、区,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1%。
据了解,经济带区域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森林覆盖率达61%,是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沿江生态脆弱,水土流失面积大,是制约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规划》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带绿色发展。到2020年,沿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到2030年,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在经济带发展定位上,《规划》把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放在第一位。明确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强沿江开发规划和空间管制,统筹推进岸线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廊道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区域生态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和共同监管,确保一江清水流出云南,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经济带发展空间布局上,《规划》明确,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空间开发重点,构建“一屏、两翼、三组团”空间格局,形成保护有力、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发展空间。
细化措施建设生态廊道
《规划》把建设流域生态廊道作为经济带发展首要任务,对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提升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一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上,《规划》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国土空间合理开发与保护,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力度,构建金沙江河谷生态安全屏障。实施金沙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推进程海和泸沽湖等全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大对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修复力度,恢复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
在加强环境保护治理上,《规划》强调,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绿色生态矿山,合理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加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金沙江水系及入程海、泸沽湖排污总量。加强工业排放监管,加大沿江化工、有色等排污行业环境隐患排查和集中治理力度。建立环境风险大、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的产业园区退出或转型机制。推进沿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强度,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
强化生态补偿和联防联控
《规划》明确了加大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支持和健全流域生态联防联控等机制的具体措施。
在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上,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有关政策,探索上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国家建立水电资源开发长效补偿机制,通过地方依法参股、留存电量等多种方式支持水电资源就地转化用于电站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
在健全流域生态联防联控机制上,《规划》提出,要研究制定金沙江流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污染物排放惩罚机制,建立流域统一监管的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立健全跨区域环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和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处理机制。强化环境联合监测和监察能力建设,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