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投资大、耗时长。资金不足往往是一些地方新建项目或项目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湖北省十堰市4年投入500余万元,建设了机动车管理平台、移动执法系统等几个关键的环境信息化项目,解决了几大环境管理的难题。
湖北省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全年市州地区GDP情况显示,除武汉外,十堰市的GDP在湖北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7。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并不十分突出的地级市,十堰市怎样解决了资金难题,搭上环境信息化这趟快车呢?十堰市环境信息化建设采用怎样的思路和推进手段?
一年推进一个项目 按需开展信息化建设
从2012年开始,十堰市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用于创模和环保工作,其中10%可用于能力建设,加上环境保护部和湖北省环保厅的支持,十堰市环境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基础。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表示,这为信息化建设和后期运维都提供了保障
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2013年十堰市开始着手开展环境信息化建设。但那个时候,国家层面上既没有提出“互联网+”,也没有提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有限的资金也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环境信息化建设。十堰市便从自身面临的环境问题为突破口,解决最急迫的环境管理问题。
“我们的想法是让信息化项目细水长流,根据目前十堰在环境管理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一年至少推进一个信息化项目。” 冯安龙表示。
2013年冬,雾霾在全国范围内频现,十堰是著名的汽车城,车辆保有量大。十堰市有关专家分析,机动车尾气对空气污染有一定贡献率。为了保持优良天气,2013年年底,十堰在湖北率先启动实施机动车环保检测和环保标志核发管理,并在全市建设机动车环保检测线。
同时,从2013年底,十堰市环保局就开始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目前,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可以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审批、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许可等6类环保项目实行行政网上审批。
“市民只需将填写好的相关申请材料传入环保局网上办事大厅,由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并负责办理、审批、公示等,实行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市民来回‘空转’现象。” 十堰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陈霞介绍。在此基础上,窗口还安排专人免费为登门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帮助业主填报环评登记表。截至目前,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已成功办理网上审批近600件。
建设中积累经验 逐步开展数据整合
环境信息化建设早期,十堰市经验并不充足。机动车检测线的建设发展到2014年就出现了问题。由于环检机构未与环保部门联网,环检数据和视频图像等实时监控数据都保存在检验机构,环保部门无法掌握,形成了信息孤岛。
为此,2014年底,十堰投资130万元建成机动车环境管理综合业务平台。“我们的机动车环境管理综合业务平台相当于是一只只‘手’,可以伸往各个检测线全过程‘抓’数据!”十堰市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刘自翔形象地介绍说,这个时候他们开始重视数据标准和数据整合问题。
机动车管理平台包括检测业务子系统、监管业务子系统、标志业务子系统,可以对环检机构、检测人员、检测设备、检测过程等进行动态实时监控,有效防止了检测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目前,十堰市11家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25条检测线都在平台掌控之中。今年年底前,机动车路检情况也将接入机动车环境管理综合业务平台。
数据整合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十堰市环保局希望在已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各个击破,先整合各个领域的数据,再逐步整合环境管理全面数据。在随后的环境信息化建设中,也正体现了这一思路。
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提升十堰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能力迫在眉睫。十堰市环保局决定从移动执法系统寻找突破口。耗资305万元,移动执法系统于去年底建成投运,包括13套移动执法箱和100个执法终端。
由于监察执法过程 涉及多方面的数据,比如企业基本信息、环评数据、行政处罚数据、在线监测监控数据等。“移动执法系统需要整合更多的业务系统。”十堰市环境监察支队长毕双国说,移动执法系统集成的业务数据也为未来建设数据中心奠定了基础。目前,移动执法系统集成了行政处罚系统、专项行动系统、环境稽查系统、环境信访系统、考核评价系统等系统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