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前,农户江维猪舍养殖污染直排。 如东县环保局供图
整改后,农户江维将原排水明渠拆除,并建设300立方米的粪便收集池。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沈利娟 记者闫艳
“养了几十年猪,猪粪都是下河的,怎么现在就成违法了?”
2016年3月21日,当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环境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来到马塘镇蔡渡村19组村民江维家中时,一位中年汉子冲着执法人员大声嚷嚷,脸涨得通红,拒绝在调查笔录上签字。
3个月过后,这户猪舍周边的情况却全然改变:通向西侧河道的排口封堵,原来沿着猪舍外墙砌起的露天收集池全部拆除,换成一座300立方米的地埋式全密封收集池,用白色水泥封顶后与地面齐平,显得干净、整洁。
这样的变化,在如东畜禽养殖污染执法过程中还有很多。
如东是畜禽养殖大县,畜禽粪污直排过去一直是影响农村环境的顽疾。
近年来,如东环保部门花气力加大执法力度,以堵促疏,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东县马塘镇蔡渡村1~3组四级河两岸养殖户的污染整治,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缩影。
“不往河里排,猪粪上哪儿去?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马塘镇蔡渡村1~3组四级河,东西走向,长约1千米的河道两岸,分布着12家生猪养殖户,规模从20几头到300多头不等,猪舍皆沿河而建,排污管道通向河道直排。枯水期的河面堆积着厚厚的猪粪,一到夏天,味道刺鼻、蚊虫打脸,使周边村民生活严重受到影响,一时成为当地投诉热点。
镇、村曾多次派人上门劝说、指导整改,但效果始终不大。面对现状,如东县环保局和马塘镇镇政府痛下决心,对河道两岸12家养猪户一并进行查处。
“不往河里排,猪粪上哪儿去?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部分村民对处罚难以接受,情绪激烈,全然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违法行为。
而更多地人表现出了沮丧。村民顾生泉半弓着腰伏在桌上,在调查笔录上按下指印。“儿子离婚,留下小孙女,他又当爷爷又当爹,养猪的收入主要是供小孙女上学。”听老人说起家中境况,如东县环境监察大队六中队中队长李卫心里很不好受。
马塘镇蔡渡村是如东县环境监察大队六中队辖区,据全程参与案件查处的李卫介绍,“养殖户主里,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一半以上,其他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几十头猪,就是全家的生计。”
伴随着调查取证开展,李卫开始注意到执法对象的特殊性,“最少的才养20多头。即使生猪行情好,赚钱也不多。一处罚至少得2万块,有点于心不忍。”
李卫向顾生泉解释,沿河两岸但凡猪粪直排下河的,都要处罚,目的是促使养殖户改正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不会只针对哪一户哪一家。
“只要你们该罚的每家都罚,就说明是公正的,我就支持!”顾生泉对李卫说道。
处罚告知书下达后,李卫不仅没有轻松,反而更加忙碌了起来
就在李卫和顾生泉对话的当天,如东县环保局下达了12份行政处罚告知书。
“我们蔡渡村养猪这几年成了规模,在如东全县都有名。但环境污染也大,老百姓举报比较多,县里下决心了。”蔡渡村委会副主任葛益飞接受过好几次采访。群众一打电话到如东县电视台,他就得向来人说一说污染的事。“这次必须要配合相关部门把这个‘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
为了凸显处罚公平公正的承诺,3月24日告知书送达时,由如东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全程监督,如东县环保局邀请当地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被处罚的12户都在告知书上签了字。
“交了这2万罚款,可以排了吗?”67岁的秦岳长养的七十几头猪快要出栏,接下来他想增加点存栏量,听说现在猪粪不让排了,秦岳长向执法人员打听是不是交了钱政府就不再干涉。执法人员告诉他不行。
“老人年纪大了,我说了三遍才听清。”李卫记得秦岳长无奈的神情,“听说交了钱猪粪还是不能排,他不理解。我们也感到很无奈。这些事情上,老百姓确实不懂法啊,需要我们仔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