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整合数据 搭建天府微环保

更新日期:2016-08-23
摘要:◆本报记者徐丽莉 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背景下,很多人都说要有大数据思维。然而,抽象层面的大数据思维如何成为推动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实际动力? 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以数据...

 整合数据 搭建天府微环保

  ◆本报记者徐丽莉

  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背景下,很多人都说要有大数据思维。然而,抽象层面的大数据思维如何成为推动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实际动力?

  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以数据为支撑,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做实大数据中心,并开发出应用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移动新平台——天府微环保,这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开拓了一条新路径。

  抓住两次机遇,集纳80%的环境数据

  环保业务系统覆盖面广,建设时间前后不一,整合难度大,并且技术变化快,统筹建设一个统一的平台难度大。“但无论硬件、软件系统甚至技术体系如何更新换代,数据都会沉淀下来,未来一切价值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的。今后,我们所有投资、精力和智慧的投入都会折算成数据价值。”成都市环保信息中心主任彭理谦如是说。

  可见,数据建设是重中之重。成都市环保局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1+1+N”体系架构,即建设1个环保私有云、1个环境大数据中心平台和N个业务系统。2015年已经完成环保私有云建设,2016年上半年也初步完成数据中心建设。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外,数据中心建设最大难点还在于打破各业务部门既有的机制体制。成都市环境数据整合主要通过哪些手段呢?

  ○建设制度是保障

  早在2014年,成都市环保局就发布了《成都市环境保护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办法》和《成都市环境保护局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所有业务上信息化项目均需经过信息中心的数据共享审查,验收必须经过信息中心确认并出具意见,否则项目将不能立项与验收。

  此外,两项制度还明确了业务部门和信息中心的职责,即业务部门负责数据生产和享用共享数据,信息中心负责数据管理和提供共享服务。在此过程中信息中心进行技术支持和配合。这充分了发挥责任主体和数据使用受益者的积极性,全局形成有机整体。

  成都市市政府近两年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这些都是数据整合开展的前提和制度保障。”彭理谦表示,目前,成都市环保局正在拟制《数据收集、管理、使用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数据管理和使用工作。

  ○抓住机遇成关键

  除了制度上提供便利,成都市主要是抓住了两次大机遇。第一次以成都创建生态市为机遇,要求搜集全市有关环境要素的数据,数据中心不仅整合了环保部门内部的数据,还整合了交通、气象、农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数据。

  第二次数据工作的开展得益于“天府微环保”上线。据了解,“天府微环保”是成都市环保局重点打造的内部工作移动门户。

  “‘天府微环保’建设的灵感源自于微信,由于微信的易用性强、接受度高、覆盖面广,我们就想开发一个与微信使用习惯类似,并可以实现环境管理功能的APP。”彭理谦告诉记者。

  打开“天府微环保”,页面布置与微信相似,页面底部消息功能主要是推送会议、办理工作任务等,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工作群。

  “我们的理念就是将工作生活一体化,环保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彭理谦表示,通讯录提供了所有环保系统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与微信不同的是,“应用”功能取代了“朋友圈”,包括大气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生态农村管理等模块,可以对环境要素实现查询、分析和研判。

  “天府微环保”每一个业务小功能的实现,都是得益于背后强大的数据中心的支撑。以“天府微环保”的推出为机遇,成都市环保局局长陈琳召集局里各部门、各区县环保局、各直属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先后召开多次会议,推动数据整合工作。

  彭理谦表示:“‘天府微环保’集成了全市22个市环保局处室和直属单位的业务数据,囊括181项子模块,数据整合工作驶入快车道。目前,将近80%的环保数据已经收入数据中心,包括环境管理的历史数据和静态数据。”

  目前,“天府微环保”已经推广到基层网格员手中,已在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排查、青霞镇环保网格化监管等业务工作中发挥作用。未来“天府微环保”也是重要的数据生产手段,将直接产生数据。

  着眼数据应用,鼓励业务部门开发

  数据中心的建设虽然是基础,但归根到底要服务于应用。根据成都市环保局规划,所有业务应用和数据应用所需的数据必须来自于大数据中心,但开发建设权限既可以是业务部门也可以是信息中心。

  ○精细化加工数据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

电话:+86(510)88521000

传真:(0510)88521000转8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路66号


[向上] 
服务热线
+86(510)88521000

传真:+86(510)8852 1000 转803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