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民治黄70周年。作为黄河发源地,青海省一直担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数年来多措并举大力保护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使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黄河源区生态的改善,拉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三江源生态逐渐变好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当地平均海拔4200米。初秋的玛多县,气候凉爽、湖泊遍布。今年8月下旬,记者在去往玛多县的路上看到不少小湖泊,湖面波光粼粼,在蓝天白云下呈现水天一色,县境内的鄂陵湖畔已是水草繁茂,湖面赤麻鸭云集。
玛多县因境内有鄂陵湖、扎陵湖、星宿海等上千个大小湖泊,素有“千湖之县”的美称。然而上个世纪末,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原因,黄河上游草场退化,部分湖泊出现干涸,扎陵湖和鄂陵湖连通河道也曾一度断流。
从2005年起,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人工降雨、减少畜牧等一系列措施。经过多年治理,三江源生态逐渐变好,玛多县的自然美景随之重现。
常年在黄河乡热曲村草原巡逻的关却旦增,近几年感触最深的是家乡的湖泊逐渐变多变美了。“草原上的荒滩少了,夏季望去满眼都是绿色。湖泊也增多了,走不远就能看到一个。”
“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效果显著,相关监测数据表明,黄河源头的生态正逐渐向好。”玛多县三江源办主任王权宾说,玛多县的湖泊数量直接受到降雨量的影响,近几年他们通过人工降雨恢复了湖泊的数量,最多时监测到的大小湖泊达5000多个。
多措并举为黄河“减压”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是取用黄河水的大户之一。近年来,公司累计投资1.6亿元改造供用水系统,将水耗等主要能源消耗作为考核指标,全面挖潜促节水。
西钢社会能源管理部副部长摆国睿说,2006年至2015年,公司新水取用量从1074.5万吨降至450万吨,降幅达58%;吨钢耗新水从2006年的13.3吨降至3.73吨,累计节水1960万吨,水重复利用率由93%提升到98.1%。
多年来,青海省以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为主要抓手,采取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农业节水等多种措施,为黄河沿岸的生态“减压”。
“除了实施工业节水减排技改和建设重复用水工程,青海还在农牧业方面推行高效节水灌溉。”青海省水利厅副巡视员刘锡宁说,2015年青海用水总量26.78亿立方米,严格控制在国家划定的指标内。
与此同时,青海大力推进黄河源区水土流失治理,从2006年至2015年,共治理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317.31平方公里。
发展旅游让清水富民
1999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近年来黄河干流水质总体好转。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美誉的贵德县,清澈的河水与蓝天白云相映,宛如江南小城,吸引了海内外上百万名游客。
贵德县旅游局局长马敏勤说,贵德产梨,以前农民卖一个梨1元钱。现在把旅游的附加值算上,一个梨价值10元钱,这就是融合的收益。
依托黄河,贵德探索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如举办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沿黄河徒步行等体育活动,挖掘人文推出黄河文化旅游节、水与生命主题音乐会等。据贵德县旅游局统计,今年1~7月,贵德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4.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6亿元。
“‘青海蓝、高原绿、江河清’是游客热捧的生态产品,向绿色要‘发展红利’的前景十分广阔。”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徐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