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未来的路上,我们会不会日益孤独?

更新日期:2016-10-14
摘要:从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到近期召开的各大国际会议,我们耳边常能听到物种保护呐喊的声音。诚然,对人类来说,这些美妙的生命不仅仅是朋友,它们的生息繁衍也关乎我...

  从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到近期召开的各大国际会议,我们耳边常能听到物种保护呐喊的声音。诚然,对人类来说,这些美妙的生命不仅仅是朋友,它们的生息繁衍也关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而,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红色名录解密物种现状

  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编制的《IUCN红色名录》最新版近期面世,这份报告指出,物种因为有效的保护措施,数量得以提升,保护成功的案例不少,如澳大利亚刺巢鼠等。但是,总体来说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整体趋势,仍然严峻。

  例如,由于非法捕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东部大猩猩,被列入“极度濒危”名录。在过去20年中,东部大猩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了70%,目前全球少于5000只。其两个亚种之一的东部低地大猩猩,从1994年的16900只减少到2015年的3800只,20年减少了77%。杀害或捕捉大型类人猿早就是违法行为,但捕猎依然是东部低地大猩猩消失的最大威胁。东部大猩猩的另一亚种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则有所上升,目前有880只。至此,全球仅存6种大型类人猿中的4种:东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都已被列为“极危”物种,而剩下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则是“濒危”级别。对此,如何打击盗猎走私、开展公众教育活动,让环境意识在大众中普及,都是国际社会应当考虑的范畴。

  据悉,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和其他9家伙伴机构近期共同宣布了一项宏大的计划,将在未来5年中投入超过1000万美元,使IUCN红色名录评估的物种数量到2020年翻一番。

  海洋物种适应力面临挑战

  海洋和江河湖泊资源是地球一大宝贵财富,但可惜的是,对于这一珍宝我们数年来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徜徉在各类水域的可爱“精灵们”数量和种类都不断在减少。

  虽然物种不断进化,水中的物种在不断适应变化的生态环境,但也有不少物种证明了自身并非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中华鲟,它是最古老的鱼种之一,已存在1.5亿年。几年前,中华鲟开始停止在自然环境中繁殖产卵,并且在长江中的新鱼群也对中华鲟的繁衍产生影响。令中华鲟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整个长江流域发电的大量水坝建设。目前,中华鲟处境危险,如不善加保护,将可能灭绝。

  在各类水系中,像中华鲟这样的物种并不少见,既有赫赫有名的白鳍豚,也有不为多数人所知的锯鳐。这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所以人类需要行动起来维护他们的繁衍生存。

  不论是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还是美国国务院主办的“我们的海洋”国际会议,都表示海洋保护刻不容缓。IUCN在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期间发布了《海洋升温:原因、规模、作用和影响》的报告,分析了海洋升温对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人类从海洋中获取收益的影响。据IUCN中国代表朱春泉介绍,报告强调了海洋升温对从微生物到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的影响,这些影响都具有可检测的科学证据,但即便人类在未来几年实现减排目标,海洋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的影响也积重难返,其影响将可能会持续下去。IUCN期望通过这些议案和报告引起人们对海洋保护的高度关注,促使各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

  陆地生物保护可圈可点

  相较于海洋生物,陆上生物可能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它们生存维系同样面临不少问题。近年来,从非洲到亚洲的穿山甲非法贸易显著增加,这也使得其数量急速下降。据统计,中国穿山甲在过去21年里,约减少了90%。当前看来,仍有不少陆地物种因为非法贸易而受到生存威胁。在今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争议不断的象牙贸易议题中,力主全面禁贸的国家和地区获得压倒性胜利。一旦全面禁贸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将是对象牙贸易的致命一击。

  但在近几年也有不少陆地物种生存现状得到改善。如在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中的雪豹。它既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之一。被列入濒危之后得到了有效保护,当前数量有所回升。当前,世界雪豹总量的1/3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一带是新疆雪豹种群数量最大、栖息地环境最独特的区域。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通过研讨决定,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建立中华雪豹保护地,同时将乌鲁木齐河上游确定为保护地首个分站点,希望这一保护区能有效助力对雪豹的保护。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

电话:+86(510)88521000

传真:(0510)88521000转8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路66号


[向上] 
服务热线
+86(510)88521000

传真:+86(510)8852 1000 转803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8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