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三台山公园。 赵怀民 摄
宿迁市人民大道绿轴工程。 赵怀民 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莉
“每天到公园逛一逛,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宿迁现在步行300米可以见绿,500米可以到公园赏花,对咱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绿色福利。”家住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府苑小区的赵女士,每天早晚都要到古黄河水景公园走一走,公园里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宿迁按照“生态、精致、时尚”的城市建设定位,围绕彩色、林荫、花园、海绵的建设目标,全力推进民生园林建设,在城市绿道和街头绿地提升改造、生态廊道建设、单位庭院开放式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多的绿色提升了宿迁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成为唯一检验标准,民生情结由此而生。
一组数据体现了宿迁对生态的执着追求:建市初期,城市绿化覆盖率23.1%,绿地率1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平方米。如今的宿迁,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62%、39.61%和15.1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14%,市民走出家门不远,就能走进绿色空间。
注重色调运用,打造多彩景观城市
走进距离中心城区仅7公里的三台山森林公园,一望无际的花海猝不及防地扑入眼帘,在逐级错落的梯台上无尽蔓延至蔚蓝的天际。游客告诉记者,现在的三台山不像从前了,一年四季皆有景,季季变幻景不同。
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占地近7平方公里的原始林场,进出、落脚都不方便,普通市民几乎无法光顾。
2013年,宿迁市提出,城市绿化由单一的绿色向缤纷多彩转变,由单一的数量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打造彩色生态景观城市。
此后,三台山森林公园扩面提质工程全面展开。在原始林场开挖镜湖、晴翠湖等人工湖泊近10个,新增2000多亩花海和8500亩生态公益林,并在森林景观区、衲田景观区、健康养生区三大区域规划建设15个景区、60个项目。
黄河南路花街、洞庭湖路樱花隧道、文汇巷紫薇大道等景观大道先后建成,骆马湖南侧沿墙绿带、南海路节点花境等近30 项花海、花墙、花廊相继打造,营造出色彩斑斓的城市生态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宿迁的城市色彩有着清晰的分区规划。宿迁市住建局副局长张学武告诉记者:“中心城市北片区以乌桕、红榉、三角枫为主打树种,打造成红色植物景观片区;南片区以银杏、五角枫、无患子为主打树种,打造成黄色植物景观片区;中部区域以乌桕、红榉、银杏、无患子、晚樱为主打树种,打造成多彩植物景观片区。”
此外,宿迁还注重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利用植物物候变化,分区或分段配置园林树木,以突出某一季节的植物景观,打造出春花、夏荫、秋色、冬姿等不同的景观。
建设生态廊道,提升园林绿化品质
绿色是城市生态的底色,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点之一。宿迁在民生园林建设过程中,努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绿色福利。
这几年最让宿迁市民津津乐道的,要数古黄河沿岸的生态公园。依托古黄河水资源优势,宿迁从古黄河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入手,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滨水景观和功能设施配套。通过绿道和水陆一体的游览线路串联,宿迁将古黄河沿线滨水空间,打造成集休闲健身、游憩娱乐、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绿道系统,先后建成了古黄河水景公园、雄壮河湾公园、鸣凤溥公园等,既保护了沿河生态,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宿迁还以人民大道为轴线,完善绿地功能,建设贯通的慢行绿道,增加休闲健身广场、林下座凳、景观廊架等设施,让市民能够置身绿地颐养身心。
此外,宿迁通过栽植枇杷、柿树、樱桃等鸟类喜欢的浆果类树种,设置人工鸟巢,打造鸟类生活栖息地。目前,已先后在千鸟园、水景公园等8个公园,实施招鸟引鸟的群落景观工程改造,吸引大批鸟儿“落户”。
开放单位庭院,与外部绿地无缝对接
今年2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张学武坦言,要让封闭小区打开难度颇大,于是宿迁提出让单位大院先打开,做个表率。